川观新闻记者 肖莹佩
当“滚滚”遇上文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4月2日,川观新闻记者从在成都举行的“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赛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共收到13854件原创作品,从中筛选出210件作品进入线下终评。八大奖及部分产业转化成果将于4月22日集中发布,为大熊猫文创市场带来一波惊喜。
作品有何特点?
采用AI辅助设计,并具备量产可能
近年来,文旅荣誉局长“花花”,让成都再收获一个“顶流大IP”。为进一步挖掘IP价值,成都启动“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陆续在国内外举办了27场推介活动,吸引全球创意力量参与。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本次大赛共收到13854件原创作品,数量超过预期。主创包括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深度合作动画团队、吉尼斯世界纪录3D手绘第一人,以及来自好莱坞的动画视效创作团队等,印证了“熊猫IP”的全球吸引力。经过严格筛选,210件优秀作品通过初评,将于4月19日至20日进行线下终评,并同步开启网络投票,由公众票选出十大“最佳人气作品”。
发布会现场
“这210件作品总体呈现出三个特点。”作为评委代表,熊猫金竹奖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傅榆翔介绍,首先参赛作品来自全球,在创意语言和设计形式上有很多突破,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大熊猫形象。其次,相当比例的参赛作品使用了AI来辅助设计,让大熊猫在人工智能大热的当下,生发出科技感与未来感。第三是产品转化的成熟思维,视觉方案显示,作者们在设计工艺和量产可能性等方面,都提前作了相应考虑,为大赛成果的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预计将为大熊猫文创市场带来一波新的惊喜。
大赛共设有八大奖项,其中“雕塑”“绘画”“视频”“视觉设计”“潮流玩具设计”领域五大奖项,将分别评选出1件最佳作品和5件优秀作品,“数字”和“科幻创意”领域两大奖项,将分别诞生3件最佳作品。加上10件网络票选出来的“最佳人气作品”在内,总计46件作品,将于4月22日在成都熊猫度假区北湖生态公园举办的成果发布会上逐一揭晓。
发布会现场,大赛LOGO及“熊猫金竹奖”奖杯造型首次亮相,设计颇有创意。如LOGO融合了熊猫形象与“Panda”中的字母P和D,熊猫头部化作灵光与气泡,代表设计创意的源泉迸发,也象征着与全球熊猫伙伴的交流对话。奖杯造型则以熊猫和金竹为核心元素,向上生长的竹节环绕着晶莹剔透的熊猫头,意喻有关大熊猫文化创意的灵感生生不息。值得一提的是,奖杯基座部分可通过吸收太阳能,使顶部呈现出柔美的光亮效果,体现“熊猫家园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
大赛奖杯
大赛LOGO
“大赛”如何变“产业”?
三大路径推动,创意价值产业转化有望突破10亿元
发布会上,数十家相关文创企业来到现场,如何将大赛创意成果进行落地转化,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弛介绍,本次大赛将以三大路径来推动转化。一是从1.3万余件作品中精选一批优质原型,培育像“哪吒”一样具有生命力的国民级熊猫IP,构建具有长线生命力的“熊猫家园IP矩阵”。二是携手熊猫家园生态伙伴,变“大赛”为“产业”,如加快熊猫家园数字资产聚合平台建设,实现作品确权交易全周期服务,留住“设计伙伴”,目前大赛已推动5000多件原创参赛作品陆续进行在蓉版权登记;三是联合创意研产头部企业拓展产业生态,邀请腾讯游戏、泡泡玛特、可可豆动画等头部企业,加入“熊猫家园生态伙伴”大家庭,推动“赛事—产品—产业”升级,构建文创产业链生态,“创意价值产业转化有望突破10亿。”
接下来,大赛将通过“成果发布会”和“联名展陈”的形式,向公众集中展示优秀成果,同步推动公益授权、市场转化、园区入驻等成果签约。其中,“熊猫家园全球共赏联名特展”将于4月22日在 “熊猫艺术中心·熊猫家园文创中心”启幕,该中心位于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湖生态公园核心区,占地约32.9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作为本次大赛的文创产业聚集地,这里未来将承担国际会客、文化交流、IP转化体验等核心功能,助力成都以熊猫为纽带,向世界传递开放包容与创新活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