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释放出改进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

回望十余年前,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的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这些看似细小的切口,为破除顽瘴痼疾开辟了有效途径,涤荡了风气,振奋了精神。

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作风建设满盘皆活,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刹住了“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了“会所中的歪风”,风腐同查同治,进而在“打虎”“拍蝇”“猎狐”中,助推了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弹回潮的压力依然存在,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的问题不时发生。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案例来看,仅2025年1月,全国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43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200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410人。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抓作风建设绝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心态。

面对作风建设的盲区死角,更需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盯紧顽固性、反复性、隐形变异问题。为此,党中央再次聚焦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党部署开展学习教育,并强调学习教育要“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

学深学透,当查摆不足立行立改。从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例来看,一些党员干部“不拘小节”,从一包烟、一顿饭开始,不想腐的关隘失守,由风及腐,最终演变成腐败问题。再一次深化学习教育,必容不得应付思想,当摒弃过关心态,深挖思想根源,真抓实改。同时,对照典型案例,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方能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常思常悟,当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南。作风建设的效果要体现在真抓实干上。党员干部在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时,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南,有助于强化敢于担当、百折不挠的作风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毅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央八项规定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更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