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中共德阳市委组织部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紧扣省委发展战略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德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聚焦省委、省政府赋予德阳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的重大使命,建好建强工业战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积极引导干部在集中力量抓工业中担当作为,全力开创工业强市建设新局面。
发展中的德阳。
// 坚持战略性布局,选优配强工业战线力量
从战略全局着眼,深入开展工业战线班子队伍结构分析和趋势研判,动态优化调整工业战线力量布局,推动组织资源向工业倾斜。
围绕政治过硬严格把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工业战线市管干部全覆盖建立政治素质档案,组建考核组赴产业园区和发改、经信等工业部门实地开展政治素质专项测评,根据工业发展资金争取、工业项目招引等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考察干部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持续加大甄别力度。
紧扣现实需要加强调配,聚焦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3+1”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健全完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工作机制,优先选配熟悉工业工作的干部进入区(市、县)党政班子工作,系统推进园区班子队伍专业化调配,推动结构优、功能强、履职好。
着眼长远发展加大储备,锚定203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目标,提前研判测算未来5年产业园区、工业主管部门专业干部缺口,加大编制保障力度,有计划地面向市内外遴选优秀年轻干部,招录具有工业经济相关专业背景的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储备工业战线“一池活水”。
// 坚持实战式锻炼,强化工业建设能力支持
围绕工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实地实战实践式锻炼,不断提升干部抓工业的专业素养、专业思维、专业方法,有效助力工业提质增效。
构建专项培训提能机制,举办“德阳大讲堂”开设“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讲座,有计划地组织市县优秀年轻干部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等现场教学点实地学习产业知识,开展“绿色工厂”等案例式教学,每年对工业战线干部实施全覆盖履职能力培训,有效提升干部引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能力水平。
构建双向交流常态机制,结合实践提能“双百工程”等,积极争取科研机构、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等工业领域专业人才挂职,集中选派优秀县处级干部赴省级有关部门和工业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扎实推动市域内工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干部双向挂职,以干部交流良性循环激活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构建实地实践练兵机制,分批次遴选优秀干部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30个驻点开展工业招商,明确区(市、县)、重点产业功能区党委主要负责人每月带队赴外招引项目时间分别不少于1/3、1/2,积极选派干部参与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等重点工作,在实践中练就干部抓工业的“硬脊梁”和“铁肩膀”。
// 坚持全方位激励,全面激发大抓工业热情
建立崇尚实干、担当作为、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机制,激励干部加力奋斗、跳起摸高,有力推动工业经济争先进位、持续向好。
以正确导向激活力,将集中力量抓工业纳入全市综合目标绩效考核,结合“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榜单、项目拉练排位以及工业总产值等指标,把抓工业实绩与干部选拔使用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大胆使用,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调整。
以关心关爱添动力,开展敞开门走出去谈心谈话工作,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等及时了解考察干部,对在抓工业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及时奖励,推动职务与职级并行、受处理干部重新使用等政策措施在工业战线落地落细,进一步释放政策活力和效能。
以容错纠错增潜力,推动“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对干部在大抓工业、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出现失误的,针对问题情况设置整改观察期,积极为受不实举报干部澄清正名,严厉打击诬告陷害,旗帜鲜明地支持实干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让干部能够放心大胆地推改革、抓工业。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2025年3月下/第6期
编辑:陈静
校对:陈琳
审核:宋强
投稿邮箱
2476538783@qq.com
来稿请注明单位和联系方式
本平台由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