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节,祭扫活动增多,森林火灾风险剧增。在绵阳平武苍莽林海间,5个自动巡航无人机场如同“天眼”,为大熊猫家园加上了一道高科技的“防火墙”。
森林装上“天眼”
3月31日8时20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罗春平和他的队友们简单吃过早饭,就立即出发前往林区大窝凼正沟和外侧坪进行森林防火和反盗猎巡查。山上的积雪及腰,罗春平和队友们只好沿着路坡行进。
就在罗春平一行在苍茫森林中步行巡查时,11时正,位于林区牧羊场的自动巡航无人机场的一架无人机,准时按照预定航线起飞,开始防火巡飞,对无人机场周围15公里范围林地进行视距巡护。11时30分,完成自动巡护的无人机顺利返航。
“有了无人机自动巡护,就等于给森林安装上了‘天眼’,给大熊猫的家园又增添了一道高科技的‘防火墙’。”罗春平高兴地说。
破解“防火死角”
时间来到12时,罗春平和队友们还在森林巡护的路上,他们拿出冻得发硬的馒头,就着生黄瓜,一口一口吃了起来。
“最难防的是雷击火,防火的盲点在林下,就像‘灯下黑’一样,火情发生的初期,很难被发现。还有就是人步行难以到达的地方,都是防火的死角。”罗春平从事森林巡护工作已经有23个年头了,谈起森林防火的难点如数家珍。
“保护区存在悬崖陡坡等危险或难以到达的区域,同时,风霜雨雪也会加大巡检难度。”罗春平说,“现在好了,有了无人机自动巡护,过去人步行难以到达的林区,无人机可以到达,特别是无人机的红外线监控,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林下隐蔽的火情,及时发出预警。”
防火“最强大脑”
据了解,平武县目前建设有5个自动巡航无人机场,分别位于龙安镇马家院、木皮藏族乡小河沟、虎牙藏族乡虎牙站、白马藏族乡二道坪站、王朗保护区牧羊场。这5个自动巡航无人机场的“大脑”,设在平武县林草局森林草原防火股的办公室里。
一台电脑,就实现了对5个自动巡航无人机场的控制和操作。“自动巡航无人机场可以自动进行正射巡护和视距巡护,在巡航过程中,将数据同步上传至指挥系统。”平武县林草局森林草原防火股股长汪慈介绍,无人机场的建设,是森林草原防火“技防”新突破,实现了特殊地域火情监测“无死角”。
“空天地”联防
为了有效应对森林高火险期,绵阳市打造了“空天地”一体化森林防火网,新建林火视频监控56个、车辆行人监控170套、固定检查站14个,新配置了“以水灭火”设施设备和单兵防护装备。
绵阳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扎实推进森林草原火灾常态化防控,持续巩固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绵阳制定了《森林草原防灭火标准化指南》,组织开展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等专项行动,坚持高火险时段全员下沉督导检查,切实做到重点区域全覆盖,实现连续36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及连续4年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的良好成效。
记者手记
在这片大熊猫栖居的秘境,技术与人力的协奏尤为动人。老巡护员罗春平曾踏雪跋涉二十余载,而今无人机成了他巡护路上的新搭档。技术未取代血肉之躯,却解开了“以命探路”的桎梏:红外镜头替代徒手翻查枯枝的焦灼,智能算法消融“灯下黑”的盲区,巡护员从“救火者”蜕变为“生态守望者”,以经验为冰冷数据注入人文温度。
“空天地”联防的智慧,藏于细节——无人机巡航、地面感应器布阵、云端数据协同,织就一张有生命的防火网。当全球山火频发拷问生态治理,平武的实践给出答案:科技赋能非冰冷的替代,而是让人类以更谦卑的姿态与自然对话。
守护青山翠谷,亦是守护人与自然共生的古老契约。
来源:涪江观察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