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 符理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3月31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松柏凝翠,庄严肃穆。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来自巴中市通江县沙溪初级中学、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的300名青少年代表齐聚于此,开展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学生们向革命先烈献花
上午8点,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的100名少先队员代表身着红军服、脚穿草鞋,从校园列队出发,徒步近一小时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途中,带队教师结合沿途地貌,向学生们讲述了红四方面军在此浴血奋战、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随后,全体学生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站在纪念碑前,我仿佛看到了烽火岁月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学生杜佳铭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将以红军烈士为榜样,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学生们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
缅怀仪式结束后,学生们沿着缓坡向上,有序为红军烈士集墓献花、为烈士墓碑描红。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有17225座无名烈士墓碑,呈扇形排列,这些墓碑上没有一个字,只有一颗鲜艳的五角星。只见学生们俯下身子,单膝跪地,拿出准备好的画笔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为碑身上的五角星描红。
“此项活动是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年复一年的实践,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副校长李思媛表示,自2012年9月首次开展以来,为墓碑上五角星描红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4年。
学生们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
思政课堂的红色教育仍在继续。烈士陵园里,少先队员领诵了《活着》,讲解员讲述了《娃子的故事》,共青团员诵读了陈自岗烈士之孙写给陈自岗烈士的信,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丰富了这堂思政课的结构与内涵。
最后,在签名墙前,少先队员们、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们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这既是他们对先烈的承诺,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学生们徒步前往红军烈士陵园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通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正立表示。
(图片由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