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恂

3月28日,《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在拉萨发布。人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基本体现。我国人权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向前推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系统性制度创新、文化包容性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完善法律政策、优化公共服务、推动社会观念转变,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平等惠及每一个人的人权保障体系。不同于西方抽象化和个体化的人权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发展促人权,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协调增进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牢固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推动各项人权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创新与深入基层相结合。四川涉藏州县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把制度创新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四川涉藏州县共建立了1178个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并规范运行,持续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依法履职。在阿坝州松潘县青云镇的人大代表之家和联络站,站内26名代表联系了周围4个行政村,成为社情民意的“连心桥”。甘孜州白玉县在16个乡镇建成“多登梅朵”人大代表之家,在河东社区、昌台牧区等建成5个“多登梅朵”人大代表联络站,把联系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第一线。四川涉藏州县坚持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年来以多元渠道确保人民全链条参与社会治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严格保障,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保障,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活力。

法治为基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四川省和涉藏州县通过完善科学立法、深化司法改革、公正执法和创新基层治理,多措并举夯实人权保障基石。在立法方面,强化妇女、儿童、残障人士和老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在司法领域,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提高诉讼便利度,确保公平正义可及。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权利保障水平,为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川涉藏州县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覆盖率为100%。

发展权为核心: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奋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涉藏州县通过精准施策、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在消除绝对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四川涉藏州县人民的经济社会权利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适当生活水准权保障显著提高。在脱贫攻坚战中,涉藏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高原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2024年,四川涉藏州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50亿元,GDP增速达5.4%,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营经济有序发展,与民生相关的住房、交通、用电和通信等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是受教育权保障更加充分。四川省自2016年以来,在民族地区实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每年惠及170万学生,适龄学生全部受益。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提质,为四川涉藏州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工作权保障切实有效。就业质量与收入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四川涉藏州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819人,收入结构优化与城乡差距缩小,新经济业态赋能灵活就业。四是健康权保障更加均衡。四川涉藏州县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共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4040个,病床总数12652张,卫生技术人员21022人。五是社会保障体系全民覆盖。四川涉藏州县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实现了全覆盖与精准化,还完善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障提质扩面,社会救助精准高效。此外,包括妇女、儿童、残障人士和老人等在内的特定群体权利也得到了平等保障。

文化权利: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保障使用藏语言文字。四川涉藏州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非常亮眼的。截至2025年3月,四川涉藏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包括“藏医药浴法”“藏戏”等在内的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项,省级241项,州级1480项;另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四川涉藏州县还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9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94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超过3000人,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和州级传承人为重点,县(市)级传承人数量分布合理、基础较好的金字塔形结构保护体系。另外,四川涉藏州县还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现拥有超过20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助力了乡风文明建设。

在四川所有涉藏州县的行政领域保障使用藏语言文字权利,出版、传媒、生活等领域广泛使用藏语言文字,在教育和术语标准化规范化领域保障学习和发展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环境权利保障充分有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四川涉藏州县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民生态环境权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环境权利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甘孜州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暂行办法》《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资源管理办法》等使环境权利保障法制体系不断健全。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完善。设立国家公园、水源保护、动植物保护项目等,使环境不断优化。三是环境监测实现常态化。四川涉藏州县在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推动生态环境系统“三项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质量管理、环境质量报告报送、数据联网及基础能力信息更新等生态环境监测新体系。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四川涉藏州县通过了《阿坝州城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甘孜州全域无垃圾行动实施方案》等,着重提升城乡环境。各涉藏州县持续改造乡村厕所,狠抓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解决垃圾分类、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使人居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五是生态补偿制度有效落实。四川涉藏州县全面落实林草惠民补助,选聘生态护林(草)员超过44667人,从2021年到2024年年均发放生态补偿近10亿元。生态补偿机制提高了人均收入,同步发展的绿色产业也创造就业新空间。

四川涉藏州县人权发展与进步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智慧。其经验表明,人权事业必须扎根国情,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以法治为保障,以文化为滋养,以生态为基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新征程中,将继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探索和经验。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