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川观新闻 邵帅 刘作鹏
3月26日早上8点,遂宁市蓬溪县文井镇白鹤林村的高位养鱼池生产基地内的60万尾鱼苗到点“开饭”。新建成的基地内,20个3米深、直径10米的“大圆桶”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挨个撒下饵料,桶里鱼苗便翻腾而起、争相抢食。
鱼苗为何养在深桶里,而不是在池塘里?
“这些‘大圆桶’名为陆基高位池,是一种设施渔业技术,相较传统水塘养殖,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大、易于管理等特点。”四川万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乔华介绍,每个高位池容积260立方米,可养殖1万3千斤成鱼,相当于传统鱼塘3亩地的养殖规模,且生产周期可提前20至25天。
当前,养殖基地20个水桶共养了鳕鱼、黄辣丁、丁桂鱼等3个品种鱼苗60余万尾,于今年2月投苗。
“目前鱼苗长势良好,按计划6月底长到黄辣丁2两左右、鳕鱼2斤左右,就可上市销售。”蒋乔华说,基地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可全年连续养殖两批鱼苗共120万尾,年产值预计600万元。
桶内养鱼除了产量提升,水资源也是不断循环,实现24小时持续增氧、废水利用。工作人员黄金益介绍,每个高位池都配备进水、增氧等水处理设施,可实现取水养殖、定时排污、自动净化等工序。
“我们会定期投喂、消毒,实时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黄金益一边说,一边对运行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据他介绍,基地安装了摄像头和温度计,通过水质监测云平台,可以实时查看鱼苗活跃度和基地天气、气温、水质、风向等情况,精准掌握养殖动态,为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该基地还配套建设了尾水处理池、循环管网、生产车间等设施,鱼苗在桶内通过人工投喂生长,桶内产生的排泄物以及含有饲料残余的水体,经过排污管网抽出,再经尾水处理池沉淀、过滤,达到农灌用水标准后进入稻田,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遂宁不断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助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作为全省唯一整市推进“鱼米之乡”建设的市(州),积极推进设施渔业建设。2024年,遂宁水产品总产量约6.23万吨,渔业产值近12.63亿元。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遂宁将按照“一核两园三区”产业布局,持续推进“鱼米之乡”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设施渔业发展,大力推广小龙虾、大闸蟹、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品种养殖。力争到2030年,新建成7处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示范点,新增设施渔业总养殖容量6万立方米、新增年产能1千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