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3月28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论坛暨树德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活动在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的人工智能教育专家、行业领导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大家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创新”“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与展望”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范式。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谈到,未来教育应超越单一学科知识传递,聚焦科学精神与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在他看来,AI在教育中的三大应用包括嵌入式AI、Copilot智能助手模式及AI替身代理智能体,教师需提升数字素养,与AI协同育人。

清华大学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东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教育需打破学段壁垒,建立“基础理论—技术应用—跨学科实践”的全链条课程框架,并强调师资培养是推动落地的核心环节。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提出,需要构建“工具智能化、问题模型化、模型优化、思维可视化、道德情感内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从使用智能工具入手,逐步理解算法与伦理,同时需解决师资短缺、算力不足等挑战,推动校企合作,开发低成本教学平台。

此外,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如何助推教育变革”“教师如何适应AI赋能的教学环境”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