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张其 文/图
3月27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泸州开幕。近50个国家和800多家酒企跨越山海,齐聚泸州,共赴这场热热闹闹的酒博会。
步入展会现场,浓厚的酒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少酒企参展商在接待参观者时,会第一时间介绍自家酒品的酿造工艺。作为酒文化的重要载体,各类酒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本届酒博会的一大亮点。现场,参展商图文并茂地讲述酿造历史,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酿造工艺在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中奏响“交响曲” 。
“这是我们山东的即墨老酒,它的‘古遗六法’传统酿造工艺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胡瑞磊在面对参观者时第一时间做起介绍,“古遗六法”讲究“守六法,把五关”。具体怎么理解?胡瑞磊解释道,“守六法”要求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满足这些条件后,进入煪糜、糖化、发酵、压榨、陈储的“把五关”流程。
其中,最独特的便是“煪糜法”。“这是即墨老酒区别于南方黄酒的独特工艺。”胡瑞磊强调道,将泡好的大黄米熬煮至红棕色、铮亮、黏稠且焦而不糊,不仅赋予即墨老酒独特的焦香味和棕红色,还使其具备自然防腐作用,保障酒质陈放数年不变质,越陈越香,呈现斤米酿斤酒、红褐透明、微苦焦香、后味深长、盈盅不溢的风格。
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即墨老酒在坚守非遗工艺的同时积极创新。据胡瑞磊介绍,去年春节推出自加热易拉罐款黄酒,解决了瓶装不便携带的问题,内置自加热装置,使用便捷;去年7月推出的青梅酒,融入即墨黄酒传统酿造工艺,酒精度8度,适合年轻人微醺需求;气泡酒则设计了青梅味和焦咖味,焦咖味延续了即墨老酒的焦香,口感更爽口,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深受年轻人欢迎。
“古遗六法”酿出新活力,还有酒类非遗则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一起“整活”。古井贡酒四川市场部工作人员杨女士介绍,古井贡酒作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其酿造技艺“泥窖发酵、混蒸续楂、老五甑操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古井贡酒也在不断创新。“为了契合年轻人的审美,我们推出了国潮系列的包装,比如这个八宝玲珑瓶,多维切面还原了国保的场景,每一面都包含了非遗的工艺在其中,极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图案和底纹。”杨女士一边指着酒瓶一边介绍道,不仅如此,古井贡酒还将每年的秋酿大典与年文化节相结合,形成新的年俗,以此让非遗活动ip化,还通过建设古井智能园,让传统非遗酿造技艺实现数字化的升级。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