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3月26日,记者从宜宾海关获悉,今年前2个月,宜宾市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8.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4%,列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36.46亿元,增长94.5%,列全省第3位;进口11.95亿元,列全省第4位。

总体来看,宜宾进出口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45.02亿元,增长61.3%,占93%,占比较去年同期(下同)提升10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12亿元,增长1.9%,占4.4%。保税物流进出口1.25亿元。

宜宾高县柠檬出口海外。 罗顺 摄

民营企业是宜宾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增长动力。前2个月,宜宾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07家,其中85家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39.17亿元,占比提升至80.9%,拉动增长45.5%。

与此同时,宜宾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发生转变。前2个月,宜宾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个至135个,德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为前四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13.76亿元,增长43.1%,占28.4%。此外,宜宾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26亿元,增长50%;对东盟进出口8.66亿元,增长180.1%。

凯翼汽车生产车间。 罗顺 摄

宜宾“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前2个月,全市出口“新三样”产品8.7亿元,占全省“新三样”出口总值的27.3%,对全省“新三样”出口增长贡献率84.4%,其中出口锂离子蓄电池5.4亿元,出口光伏产品3.14亿元,出口电动汽车1940万元。

其中,电动汽车出口火热带动整个汽车产业外贸回暖,前2个月宜宾出口汽车2.9亿元,增长101.1%;另外出口汽车零配件6379万元,增长164.8%。

宜宾造跨境电商产品。 罗顺 摄

宜宾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新三样”出口势头迅猛,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同期相关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出口订单较少;另一方面是凯翼汽车开拓了出口业务、部分晶硅光伏企业也将出口量划拨到宜宾地区计算,面对新能源市场波动的形势,企业主体的进出口贸易压力仍然较大。

受锂电产业去库存、采购方式和经营主体调整等因素影响,宜宾锂电产业进口出现下滑,前2月全市进口锂矿石2.37亿元,下降50.2%。

载有光伏电池片的货轮宜宾港出发,运往海外。 罗顺 摄

“总体来讲,纺织、化工、光伏等重点产业原料进口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生产端需求持续回暖,宜宾外贸基础较为稳固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宜宾海关有关负责人谈到,宜宾海关将深化智慧海关建设,通过改革创新和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监管效率,推动物流优服务、降成本,用好各项政策工具,着力提升宜宾产业外向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