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助力粮食实现稳产丰产,3月21日至3月22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云南云大科技农化有限公司(简称“云大科技”)等在云南省昆明市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提供解决思路: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科学调节粮食生长、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
植调剂正在我国“粮食稳产保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何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简称“植调剂”)?“植调剂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农药,它在较低浓度下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促进或抑制作用。”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副处长张帅告诉记者,近10年来,我国植调剂使用量同比增加了15.1%,已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大豆、水果等作物生产。长期致力于植调剂研究的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段留生认为,植调剂可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提升农作物抗逆性、促进肥料有效吸收,是农户增产增收的“好帮手”。
一直以来,干旱、高温高湿、洪涝等极端气候,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一旦遭遇大风或暴雨天气,容易造成倒伏、减产。“比如去年5月,河南多地经历大风,当地小麦成片倒伏,严重制约了粮食单产提升。”段留生举例。此外,多位与会专家提到,四川等地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需要解决遮荫弱光、熟期差异、倒伏影响机收等问题。因此,行业协会、植保部门、企业、农户等正积极携手综合运用喷施植调剂等手段,千方百计降低种地损失。
活动现场。
植调剂有何神奇之处?简单而言,植调剂主要是运用DNA生物调控等技术手段,科学调节作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而不单单依靠化学药剂刺激作物生长。以我国正大力推广的再生稻为例,其容易出现光合作用不足、抽穗灌浆差、成熟整齐度不高等现象。“这就需要科学制定植调剂增产生产方案,在再生稻生芽、灌浆等关键期进行科学调控,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识率。”张帅介绍。近年来,以长效芸苔素为代表的植调剂,因绿色环保、便捷高效等优势带来了良好的田间表现,受到农户欢迎。
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谭伟明也注意到,市面上芸苔素相关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若使用不当容易给农户带来减产。去年,国内最早研发芸苔素系列产品的领军企业云大科技牵头,与行业内企业一起制定芸苔素长效性团体标准,希望推动行业朝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云大科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姜治国介绍,目前,企业通过技术全面升级芸苔素产品持效期,“YD-120”及丙酰芸苔素内酯类产品,在确保高活性的同时可长效调控作物生长高达25天以上,能有效助力农作物抢抓生长、成熟的黄金“窗口期”。记者了解到,该企业相关产品在我省的葡萄、晚熟柑橘、反季蔬菜、茶叶等领域使用较广,在抗冻、高产上给农户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今年,该企业计划在四川水稻、油菜等领域加大推广力度,助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
本报记者采访参会的乐山市茶叶发展大户张驰植调剂使用情况。
“必须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使农民朋友建立起对植调剂客观、真实、全面的认知!”会上,张帅、段留生、谭伟明等与会专家呼吁。大家均提到,虽然植调剂产品作用巨大,但必须严格做好用药剂量控制、用药安全保证,才能取得理想的增产增效目的。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