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东

正月初七那一天,正是人日,春和景明。忽然心动,独自前往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一游。但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快乐祥和!

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浣花溪畔,红梅已盛开,在水前、坡上、路边,丛中,傲娇地展示自己的俏丽模样。一树树红梅,像早春的使者,令人惊喜雀跃。我想起宋朝诗人王十朋写红梅的诗:“桃李莫相妒,天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是啊,现在还是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树上的红梅,一半颜笑,一半含苞待放。伫立树下,与腊梅的浓香相比,红梅则很内敛,唯暗香浮动,清爽淡雅,别有一番味道。

每年的春天来临,红梅绽放之时,我于欣喜之外,更多感受到的是时光的飞逝。“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春天,人们爱出游,爱在花前拍照,其实就是珍惜一年中大自然最短暂的美好,珍惜人生如单程列车的宝贵时光!

在一株鲜艳的红梅树下,一位容貌昳丽、身着浅白色印花汉服、披着白色纱布盖头的姑娘正在拍照,她手里或拿着一个净瓶,里面插着一小枝海棠花,或提着一只写着“四时良辰”的灯笼,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美丽优雅。她很打眼,很快就围上来众多游人对着她一边拍照、摄像,一边啧啧称赞。我注意到,其中不少是大爷大妈。

围观拍美女的人越来越多,给姑娘拍摄的专职女摄影师反而被“喧宾夺主”,多次被碰撞。急得她直呼:“各位大爷大叔大妈,请你们后退一下,别挤了,别影响我拍照,人家是付了费的。”众人皆笑,姑娘也抿嘴笑了。红梅美丽,姑娘可爱,两者合二为一,娇羞动人。这情景,似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言:“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野杏堪同舍,山樱莫与邻。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园人。”

作为摄影爱好者的我,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在不打扰摄影师拍摄的前提下,乘隙“免费”对着姑娘拍照。姑娘不急不躁,安静祥和,任由“长枪短炮”来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且不论年纪大小。姑娘拍完照快离开时,众人也意犹未尽开始散去。我上前请姑娘一起合个影,沾沾节日的喜气。姑娘莞尔一笑,点头同意。

帮我照相的是一位大妈,她很认真地拍照。当我向她致谢时,大妈望着姑娘感慨地说:“这个妹儿长得好乖,服装也好看,我都想和她合影了。看见她,就想到青春的美好,春天的美好!”我仔细看大妈,虽然已有六十多岁,但五官和衣着打扮仍不失一种温婉的气质,想必她年轻时也形象不错吧。此时此刻,在这红梅照亮春天的季节,一定唤起了她对年华老去的惋惜和自己往昔岁月的回忆……

元宵节后不久,两位来自安徽和深圳的媒体朋友休假到成都。我和另一位朋友陪他俩到望平坊滨河路、东门码头、太古里及李劼人故居纪念馆走走看看。虽然他俩也不是第一次到蓉城了,但对成都的喜欢和对友人的惦记却使他们欲罢不能,而成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令他们惊喜。

春来了,锦江的水更绿更柔;两岸的白鹭轻盈展翅,像画家在涂抹水墨丹青。在滨河路,一只大喜鹊站立在榕树上响亮地“喳喳”鸣叫,我笑道:“很久没听到喜鹊的声音了,有客至远方来,好兆头,它在欢迎你们哟!”安徽朋友对着它拍了一张照片,哈哈一笑:“这是春天的声音,太悦耳了!”深圳朋友‌朗声道:“‘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

走在‌充满时尚氛围的商业区——太古里,在春日的暖阳里,一些女孩已穿上短裙短裤,长发飘飘,笑容绽放,春天的颜色在她们身上尽情展现。而太古里纵横交织的里弄、开阔的广场空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令两位外地朋友目不暇接、连声赞叹,不停地打卡拍照。

作为文化人,来成都还应该去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看看。我当向导,带几位朋友来到位于锦江区菱窠西路的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参观。我曾在李劼人故居一墙之隔的原四川省邮电学校(现四川省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过多年,当年是这里的“常客”,在此品茗写作,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

如今,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有复原的李劼人客厅、书房兼卧室、藏书楼、餐厅等陈列,并辟有“李劼人生平事迹展”厅等,游客络绎不绝。春风吹拂,李劼人故居杨柳依依,春意盎然,他的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一部部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谈到现在的写作状况和纸媒的各种挑战,都有很多感慨。而李劼人先生有关文学创作的一段话引发我们的共鸣:“即令不给稿费,我还是要写,写作已成为我生命力的源泉,对于名利二字,我早置之度外。”是啊,对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而言,写作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热爱,始终如一,无怨无悔!

昔日李劼人故居大门外的农田、堰塘,如今已打造成“东门市井”,以李劼人先生笔下的老成都市井生活场景为中心,通过公馆建筑群、下沉集市广场、铺板小馆、老式茶铺、凉亭水榭等,生动再现了老成都的市井生活场景。我们在“菱窠茶舍”坐下,竹椅木桌,每人一碗“三花”盖碗茶,我向两位外地朋友解释了成都人喝“三花茶”的来历,他们一边听一边品,喝得津津有味,笑言“收获满满”。

此时,下午的阳光晒得人身上暖洋洋,我们几位大叔围坐在一起,说着知心话,都有一种心有灵犀的幸福感!虽然彼此远隔千里,但这又有何妨?友情的纽带早已将我们牢牢牵住。巴金‌老先生说得好:“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亚里士多德‌的体会是:“挚友如异体同心。”我想,我们之间的友情,就像这春天的颜色吧,美美的,爽爽的,充满了热情、希望、活力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