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和模式基本形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全球化浪潮中,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为中国职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让中国职业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多次指出推进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力促中国职业教育扬帆出海,融入世界教育版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当下,教育领域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征程,不仅关乎其国际影响力的跃升与竞争力的强化,更承载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因此,对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核心举措的深入探索与分析,蕴含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战略高度。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架构层次分明,体系完备,全面覆盖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多个层面。近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深化改革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已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涵盖结构完善的培养体系、统筹有力的管理体系、多元协同的支持服务体系在内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作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力量,持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统筹职业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职业教育合作,参与职业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认真学习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办学经验,特别是注重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搭建集大会、联盟、大奖、大赛、会展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邀约各国职教界人士共同分享经验、探讨路径,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并且通过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独特教学模式、先进教育技术与国际化教育标准,彰显其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职业院校积极拥抱世界,与海外院校、企业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校校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办学,校企师傅互聘、育训结合、基地共享等多种形式,推动教育随着产业发展而调整、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文化传承与技能传授并重,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和交流领域,提升国际人才和所在国本土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深入实施,携手各国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尽管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在教育领域的多边合作、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倡议的响应、职教的技术支持与建设经验的提供、职教成果的分享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鲁班工坊”等教育领域“小而美”的民生项目的共建、合作新增长点的培育、全球产业升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所在地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的助力等方面维度和效度还不足;在符合未来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的开发,跨国技能互认与资历对接的推动,稳定、统一、规范的全球职业技术教育环境的打造等方面的力度和黏度还不紧,以及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举措

职业教育的共性在于它紧密推动每个国家经济社会进步,事关全球各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要为世界提供借鉴,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方案,必然应该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共同发展,走“职教出海”的道路。

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舞台。加强引领和支持力度,积极响应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倡议,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以及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搭建成更加广阔的交流舞台,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向世界提供职教的技术支持与建设经验,分享中国的职教成果。同时需要通过高质量牵头组建世界职业教育联盟、高规格设立世界职业教育大奖、高标准高水平召开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以及高标准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展等方式,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打下广泛的认同基础。

为世界职业技术进步打造更高水平的技能大赛。加强引导和投入力度,加强与国际职业院校、世界技能大赛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围绕全球产业升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持续优化世界技能大赛赛道设置;围绕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需求设计比赛项目,调整比赛内容;围绕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综合技能目标,设计比赛形式;围绕与国际接轨的竞赛项目,扩大参赛范围。通过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培育国际合作新的增长点,助力世界各国技能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推动跨国技能互认与资历对接,促进稳定、统一、规范的全球职业技术教育环境的打造,强化世界职业技能的发展性、服务性和国际性,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合作基础。

为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塑造更好质量的交流品牌。加强推进和监测力度,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教随产出,校伴企行,文领技传,鼓励国内职业院校与国外教育机构、企业共同建设“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通过“校校协作、校企协同”的方式,培养培训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能人才。持续推进“鲁班工坊”“班·墨学院”“中文工坊”等教育领域“小而美”的品牌民生项目的共建,严格项目的准入,优化项目的运行,强化质量的监控,明确退出的机制,保障好这些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塑造好这些交流品牌的国际形象,促进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国际化、本土化和品牌化,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打下可信的品牌基础。

为世界职业能力通用共建更能共享的教育标准。加强推动和督促力度,深化对标准的认识,探索建立多国参与的合作框架,推动职业能力标准的国际共建,促进全球职业教育标准的相互融合与联通,以职业教育标准共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共同成果的共用共享,推动全国27个省份的200多所职业院校与70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设立的4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高效运转,开发符合未来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共同研制基础良好、业内领先、具有较高国际认可度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实习实训标准等,督促相关标准在国内外职业院校落地实施,保证世界职业能力认可度、标准度和通用度,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打下通行的标准基础。

【作者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地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SCJG20A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