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琼
“不唱山歌冷秋秋,唱个山歌解忧愁。解得忧来解得愁,唱得巴河水倒流。”读周东的长篇小说《燕子岩的回声》时,我的耳畔传来巴山背二哥的号子声。在那绵长的声音中,我仿佛被带入一片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性光辉的世界。
《燕子岩的回声》以光雾山为背景,描绘了巴山背二哥后代的成长历程,通过土狗子(吴月)、春梅子(周春梅)、黑牛子(罗栋梁)3个角色的命运起伏,展现背二哥这一群体艰辛而坚韧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风貌。整部小说以背二哥的号子为线索,贯穿全文,如同一首回响在灵魂深处的生命之歌,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立体、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土狗子的坚韧与担当、春梅子的聪慧与善良、黑牛子的勤奋与才华,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他们不仅是背二哥的后代,更是新时代青年的缩影。他们的成长历程充满挑战与机遇,体现了个人奋斗与时代变迁的交织。他们的父辈祖辈曾是背二哥,虽然生活艰辛,但从未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精神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
书中背二哥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他们背着重物跋涉在崇山峻岭间的画面,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那是一群穿行在褒斜道上的背二哥,从这里出发,走广元到陇南,出祁山,风餐露宿,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荣枯,一步一光明。”能有这样的共鸣,缘于我曾与背二哥有着密切的接触。
年少时,父亲先后在巴城草坝街和南池市场做布匹生意,顾客买了货,少不了雇佣背二哥。背二哥把货从铺子背到车站,根据重量和路程获得相应的微薄报酬。一个背篓,一支打杵,一路汗水,背二哥背的是生活的艰辛和苦涩,背的是对明天的期盼和呐喊。
读罢小说,真的理解了作者为什么用最虔诚、最动情的文字书写那些行走在我们生活中和记忆里的背二哥。今天,巴山背二哥已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中还有一个震撼心灵的人物形象——婆婆。在小说中,虽然婆婆这一角色并非故事的核心人物,但她的形象却以深沉的情感和坚韧的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丈夫不幸早逝,儿子在外奔波,儿媳含冤入狱,婆婆不得不承担起抚养孙儿、照顾家庭的责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这种苦难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匮乏,更在于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助。然而,婆婆并没有被这些苦难所击垮,而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默默承受着一切,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正如作者所说:“想着婆婆的前前后后,从那个新婚夜里开始的灾难,二十岁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带着我们一家在这深山里过着艰辛的日子,在胡家大院里默默奉献了一生光阴,完成了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伟大且执着的坚守。”
婆婆的苦难、对爱情的执著以及对亲人的守护,丰富了人物角色的内涵。这一立体而饱满的形象,让我们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暖。
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成功,很大原因在于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燕子岩的回声》采用生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叙事手法,将大巴山的自然风光与人物命运紧密结合,营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
背二哥的号子作为灵魂线索贯穿整部小说,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更深刻地传达了背二哥们的情感与心声。这些号子既是他们劳动时的呐喊,也是对生活的抗争与希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说还运用诗意的语言,将大巴山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细腻的笔触将山川、河流、红叶、云雾等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
例如,对燕子岩的描绘,不仅展现其自然景观的壮丽,更通过人物的视角和情感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到了10月,到了这个秋天,今年的红叶似乎比哪一年都燃烧得旺盛。往年的红只是映红了水,今年的红连路和那些田坎都被染红了,还有春梅子和黑牛子家的狗身上和额头上都红得灿烂起来,燕子岩一下子涌来了很多人。”这种诗意的语言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心灵的触动。
小说的心理和细节描写尤为出色。作者通过深入人物内心,细腻地刻画他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情感纠葛时的复杂心理。
例如,婆婆在面对新婚丈夫的离世和家庭的变故时,内心的挣扎与坚强;3个少年在成长中,面对友情、爱情、亲情时的困惑与抉择。特别是胡家大院失火,婆婆临终时“伸着弯曲的手指,指着燕子岩,指着远处的天空”,口中说着“我等……等……等……”,这个画面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读到小说结尾,伏笔揭开,原来婆婆把自己囚禁在胡家大院,直到油尽灯枯也不离开,是在等儿媳回家。小说的心理和细节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也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选择,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世界。
《燕子岩的回声》在叙事手法上采用多种技巧,特别是顺叙中的插叙,使故事情节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节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成长经历。同时,作者在情节设计中注重铺垫和伏笔的运用,使故事发展既符合逻辑又充满惊喜。
如土狗子因妈妈的离开,对妈妈从思念到怨恨,后来真相揭开,妈妈是含冤入狱,他内心的感动释怀愧疚等,让读者随情节的发展,心境不断变化,与主人一起经历离合悲欢。同时,人物通过与燕子岩的对话和梦境的穿插,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秘密,使小说带有一点玄幻色彩,很具吸引力。
深刻的主题与人文关怀
《燕子岩的回声》深刻揭示了背二哥这一群体的艰辛人生和精神风貌,同时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小说通过讲述3个少年的成长故事,展现他们在面对家庭变故、社会变革时的勇敢与担当,以及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背二哥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小说不仅讲述了3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更通过他们的经历折射出大巴山30年来的风云变迁。燕子岩从封闭落后的深山老林变成全国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背二哥成为历史,后代赶上好时代、好政策,通过努力,有能力肩负起建设、振兴家乡的重任。
作品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生活的美好与艰辛。同时,作品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和执着追求。这种深刻的主题和人文关怀不仅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燕子岩的回声》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与生命力量的作品。以背二哥的号子为线索,串联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在品味人物命运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背二哥精神的颂歌,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燕子岩的回声》,周东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年8月)
作者简介
何秀琼,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诗歌和散文散见于省市部分纸刊和网络平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