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怀 陈碧红 陈昊

春节档新片票房突破130亿元——随着“四川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高开疯走”,今年春节中国电影市场一举创下多项历史纪录。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显示,在全国,四川省的票房提升最为显著,其中成都高居全国城市票房第三。

从预售势如破竹,到影院人潮涌动,乙巳蛇年新春的火热景象走出影院,映照在整个巴蜀大地上:消费市场“热气蒸腾”,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处处涌现;生产现场全速运转,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投放市场……

站在新的出发点,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做大做强有效投资,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

春节后开工首日,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采访活动首季赓即启动,报道组分赴全省7市州,在市场中感受发展的信心与活力,在创新中窥探炽热的新增长点和新需求,在千姿百态的场景中触摸融合转型催生的勃勃生机,在看不见的“政策土壤”中探寻更多可能。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天府之国万象皆更新。


启示一

火热开局的背后,是经济回暖向好的态势,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带来的动能


冬去春来的消费市场有多热?消费潜力在何方?我们一路行走,看到巴蜀大地的“热力升腾”,感受到春回大地的信心满满。

一个古村,有60多家旅拍门店。身着彝族传统服饰,在快门声中定格微笑瞬间。在凉山州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古村,“民族风”旅拍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方式。以“景区+民族服饰”模式带来新流量,春节期间约1.6万人次涌进这里体验打卡。

一条600多米长的街道,分布着四川转转酒、云南歌舞劝酒、贵州高山流水等10个酒文化馆。在泸州市纳溪区“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街区,每当夜幕降临,人流如织。50余万人次游客出游的盛景,让当地居民张清芳惊呼:“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街区游客如织。

一个改造而成的新街区核心载体,带动全县春节共接待游客3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2亿元。在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记忆峨边”历史文化街区,彝族非遗沉浸式、互动式演绎接连上演,文创集市搭建、农特产品展销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一年之计在于春。消费市场火热一片的同时,全省各地的生产车间同样热火朝天。

在西昌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直径1米、高2.34米,纯度可达99.999%的高纯钛金属锭出炉下线,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纯钛金属锭。自开年以来,该企业已成功签订70吨高纯钛销售合同,屡创销售佳绩。

作为目前四川最大的两轮车出口企业,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一开年就启动重大转型决策:迅速推动内贸销售,从主营外贸出口向内外贸业务并济。本月底新工厂就将竣工,5月即将面向国内市场投放新产品。该公司负责人张勇感慨:“订单已在手,只等新产线投用。”

赶工期、加快建设进度,比张勇更着急的是同在资阳临空经济区内的四川仕净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制造基地厂务部经理熊家亮。作为资阳市首个百亿级投资项目,四川仕净必须确保在今年3月28日完成首片太阳能电池片产品下线,而产品身后将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厂房面积最大、产线最长的“巨无霸”。“尽管工厂还未正式建成,但目前订单已供不应求。”

从消费端、市场端到生产端,火热的场景既呈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也映照出四川全方位扩内需、提振投资消费的巨大潜力与市场信心,成为这个春天的最佳“注脚”。

据第三方机构监测,节日期间四川线下共发生消费855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消费继续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启示二

唯有创新搏市场,才能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激发新的市场需求


去年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挖掘新兴消费,释放更多消费潜能。到底什么是新兴消费?又该怎么打造?一路行走,答案越来越清晰。

在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国内首个骑行主题商业公共空间“此地CyPARK”,一改传统购物中心店铺形态,4层楼的商业中心变成全程无障碍骑车购物的场所,甚至随时可以把车停在过道上,喝杯咖啡、看个影展。再通过拓展宠物、户外、滑雪等垂类细分领域场景,按照社群化消费分类引流,仅开业半年,该商业中心客流就达320万人次。

“此地CyPARK”是国内首个骑行主题的商业公共空间。

在成都双流区的澳康达名车广场,一个专做二手车销售的门店被官方认定为主题旅游目的地。依托汽车销售的主营业务,这家企业在销售场地跨界举办艺术展、汽车研学、滑板和轮滑比赛。去年开业10个月,销售额就达8亿元,最近两月的单月销售额更连续破亿元。

在盐边县“马掌·KUANG野”营地,西部民俗风情与现代电音文化跨界融合,在牛仔巡游表演、牛仔体验活动中,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娱乐体验。使其成为当地网红打卡消费地,单日客流达1000人次。

通过跨界融合,提升体验附加值,将消费者情绪价值拉满。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随着新业态、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的消费需求被不断激发创造,“消费+”成拉动市场的新引擎。

消费,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千行百业。当前,随着大众越来越追求品质生活,生活用品制造不断涌现新赛道。

凤生纸业生产车间。

近期,犍为县四川凤生纸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全省首条食品医疗级特种纸项目即将投产。让这家生产传统竹浆纸的企业砸下10亿元完成技改的关键,是食品医疗级特种纸的巨大市场潜力。加快实施智改数转,相关产品不仅可间接出口到海外,毛利率也从2%提升到10%—15%。

两个月创下了超去年半年的销售业绩——在泸州时代云谷新经济产业园,园区负责人艾宗宇将其总结为企业与园区共同的功劳。当前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园内企业聚焦电商领域发力,在直播间持续推出生日蛋糕礼盒酒、可爱大熊猫造型酒等外观独特的新品,带动酒企销售额翻番。园区则采取“产业带+产业链”的模式,将全国优质电商资源向园区集中、为企业助力,走出一条电商致富的新路子。

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跨界而来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体验、新价值。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各地通过抓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创新,实现消费升级与产品技术升级相互牵引,已然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启示三

只有因地制宜挖潜能,才能以差异化、稀缺性赢得市场


今年开年以来,数字、绿色、健康、个性化趋势的消费新产品销量喜人。巴山蜀水间,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等系列新场景持续推动四川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因地制宜挖潜能,以独特、稀缺的地方资源禀赋升级老项目、包装新项目,逐渐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线。

一个无人问津的旧矿库,蝶变成了攀枝花的城市新地标、热门打卡地——1月27日,攀枝花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开园,不到10天就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让当地居民感叹的是,两年多前这里还是堆满尾矿的“黑湖”——堆存尾矿约1.23亿立方米的旧矿库。如今,这里被打造成为1000余亩高品质的生态园林景观。

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

一条没有人气的老商业街,几经打理,就“满血复活”。春节前夕,承载着老泸州记忆的大河街“焕新”升级后开街。当地对该街道进行升级改造,将泸州城市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通过特色餐饮、商铺立面打造、风俗体验活动等内容,将历史“活化”。节日期间,“老泸州·大河街”上花灯璀璨、人流涌动、美食飘香,成为泸州新春文旅消费新场景。

一个主打酒窖、酒缸几十年的土陶产业,正“玩”出新花样。国内知名白酒企业使用的酒窖、酒缸和陶酒坛,很多来自隆昌,但用于装白酒的陶罐附加值很低。前不久,在隆昌新开业的港盈·新街里商业街区,创新打造出隆昌土陶文化艺术馆,将工业制品变成生活艺术品,搭建了艺术展、制陶艺术体验等多种业态的场景,吸引了周边城市游客专程前来打卡。

四川是经济大省、消费大省,同样是文旅大省。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文旅消费创新场景、品质场景、人气场景,让更多游客走进天府之国,体验文化味与自然美、国际范与烟火气、快节奏与慢生活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头回客”和“回头客”。

发展文旅项目、创造消费新场景,离不开资源要素,但对于既远离市场又缺少资源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而言,怎么办?“无中生有”创造了机遇。

很难想象,春节期间挤进游客50万人次的“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街区,就是泸州纳溪区白纸画图的一个新项目。“既没有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离中心城区又不是最近。”纳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周文菊坦言,为了激发消费潜能,当地创新设计出一条白酒主题的特色街区,从业态布局、景观打造和体验形式等多个方面植入省内没有的新场景,从此火爆出圈。

行走间,这样的场景并不少。把资源变资本,用资本换市场,因地制宜挖潜能,消费场景才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因地制宜投资的项目才能在市场中立得更稳更久。


启示四

坚持厚植“政策土壤”,才能培育壮大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市场


“政策拉动”——这是我们一路走来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这既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也有对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大民间投资的激励政策,还有对投资项目的一系列创新管理机制。

去年,四川因应施策、主动作为,拿出超常规举措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接续出台稳增长“18条”“16条”、“1+3”财政金融互动等系列政策,争取到“两重”“两新”国家资金450亿元,以一揽子政策持续助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在泸州中国电信水井沟讯宏旗舰店,自1月20日3C电子产品国家补贴政策启动以来,不到20天就售出超600部手机,销量同比、环比均上涨三倍,而泸州全市手机销量同比上涨70%。

在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政府通过搭建多元招聘平台、精准对接人才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全面构筑人才引育留用“生态圈”。叠加内江市级层面为服务外包企业量身定制的“十条措施”等系列优惠政策,让人才招得进、留得下。以园区为重点载体,今年内江服务外包业务总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超20亿元跃升到36亿元。

提升投资效益,是实现投资可持续增长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有效投资能够满足需求,同时能够创造新需求,具有需求端和供给端促进增长的双重效应。如何提升投资效益,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眼下,泸州、资阳等地发展改革部门,正加快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泸州建立“四色预警”机制主动识别项目推进困难,针对困难问题分级协调、精准调度,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资阳开展“ABC三类项目管理并推动梯次转化”机制,通过把各类投资项目按不同类型分类推进管理,有效破解“资金等项目”的难题。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屡创新纪录时,很多人都在惊叹,为什么是来自成都高新区的企业?为激发区内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家善闯、愿贷、敢投的信心,成都高新区综合运用贴息、基金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构建起涵盖“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助力企业诞生出一批现象级的产品和作品。

扩大内需,既需要不断激发和创造新的需求,更需要持续向前推进的内生动力,通过政策的“保驾护航”,厚植发展土壤,让激发的活力更健康更持久。

“新”“兴”向荣,万象更新。这个春天,巴蜀大地以热情饱满的姿态,奏响经济发展昂扬向上的铿锵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