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王维 唐广 川观新闻记者 陈宇
在川渝地区,折耳根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灵魂配菜”。在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这种曾经只能在特定时节采摘的山野菜,成功实现从“野菜”到“特产”的华丽转变。如今,它们生长在大棚中,年产值高达上千万元。
2月8日,走进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胡贵明的折耳根种植基地,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大棚里,折耳根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看上去格外鲜嫩。随着镰刀的一起一落,折耳根叶子被整齐地割下,放入箱中。
“最开始就只有一块地,到现在已经有10余亩了,年收入能有20余万元。”种植户胡贵明从2010年开始规模化种植折耳根,胡贵明介绍道本地的折耳根品种叶片繁茂,特别适合凉拌,而且叶片的价格比根根还要高2-3元,市场前景相当不错。
收购商李玉仙一大早就来到基地装车,她表示:“这批折耳根叶子马上就发往宜宾,这个品种的折耳根叶子香味很浓,在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的销售情况都比较好,我每天都要来装,批发价在5块钱一斤左右。”
近年来,向义镇柏林村大力发展大棚折耳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户也越来越多。折耳根种植不仅为周边的留守老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还带动村民增收。
村民刘丽英每天天还没亮就来到折耳根种植基地开始收割工作,每年都在这里务工的她手法十分熟练,收割速度比其他人快很多。她说:“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干活还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在这里干活,比较轻松,一天还有80块钱,再加上有点土地流转费,我挺满意的。”
柏林村敏锐地抓住折耳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野生资源受季节限制供应不足的商机,带动村民规模化发展大棚折耳根种植,让折耳根成为了一年四季都能供应的特色蔬菜。凭借种植折耳根积累的成功经验,柏林村采用“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发展精品蔬菜。
目前,柏林村蔬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800亩,其中大棚蔬菜有300余亩,带动400余户村民种植蔬菜,培育出20余个种植大户,年产值大约1千万元,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除了折耳根,市面上常见的莲花白、花椰菜等蔬菜的种植大棚也在村里随处可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