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省内不少地方的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
“市区正常水费标准也才3块左右,反而我们阿署达村比市区贵了一倍。”近日,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一位村民在“问政四川”平台上投诉:该村生活用水价格从4.5元/吨上涨到5.7元,这个价格已远超当地城区居民用水价格,很不合理。
记者查阅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3年9月1日发布的水价标准,显示该市市区公共管网供应的自来水实行阶梯水价,2025年第一阶梯(每户每半年90立方米)水价仅为2.5元/吨,第二阶梯(每户每半年90-150立方米)水价为3.75元/吨……
以此来计算,银江镇阿署达村村民在跟攀枝花东区的城区居民使用相同量的自来水情况下,自来水费远高于城区居民。
无独有偶,在“问政四川”平台反映“农村水价高于当地城区”的帖子不少。
盐亭县一网友近期也反映了“盐亭县农村自来水费4元一吨高于当地城区水价”的问题,当地水利局经核实后反馈:情况属实。盐亭县供水价格悬殊,全县供水站供水价格低的2.50元/吨,高的6.00元/吨。
不仅是上述地区,记者翻阅“问政四川”平台,仅半年内,就有内江市隆昌市、南充市阆中市、巴中市巴州区等多地农村群众反映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
近日,记者在南充市仪陇县凤仪乡凤山社区采访时,当地村民高科武告诉记者,2024年通过建设高位水池,社区终于用上了自来水。但他也反映,村里自来水价格为5.1元/吨,而县城城区自来水一档(每户每月15立方米以内)价格仅为2.38元,“水这个东西,价格高也得用。”
经过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发现,在四川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情况比较普遍。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省除成都、眉山等平原地区及个别县域外,不少地方的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
因供水设施建设成本高、二次加压等,山地和丘陵水价偏高
“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于城市,但农村水价为何高于城区?”在采访中,不少农村居民表达了对农村水费偏高的疑问。
农村水价定价权归谁?定价依据又有哪些?
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9月公布的《四川省定价目录(2015年版)》,城乡居民用自来水的定价权,被授权给市、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城乡居民用自来水的定价权,被授权给了市、县人民政府。
“我省自来水价格(含居民和非居民用水价格)具体由市、县价格部门,根据各地自来水企业供水成本、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等确定,未实行全省统一标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回答问政四川网友提问时回答。
为何城乡水价有差别,甚至悬殊?
“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城乡供水一体化优势明显,很多地方实行城乡同价或者价格差别不大;但在山地丘陵区域或水资源匮乏区域,由于供水设施建设成本高、二次加压等原因,水价往往偏高。”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水费中,很大比例是用电成本,即需要用电将水二次加压送到山上,所以供水成本也较高。
攀枝花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管道需翻越1200米的陡坡才能实现“引水上山”。
以仪陇县为例,当地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城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输水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当地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把自来水送达凤仪乡,仪陇县共投资3502多万元,建设了超40公里的输水管道和一座加压泵站、一座高位水池,才把自来水送往周边5个乡镇部分区域,而辐射人口只有约5万人。“建设和运营成本高,但辐射人口少,平均到每户自然水费就高了。”有业内人士分析。
此外,在攀枝花、甘孜州、凉山州等地的干热河谷或高半山地区,一些需要通过泵站提水进行人饮或灌溉的村子,水价往往也较高。原因就在于地形落差越大,消耗的电力、燃油等能源就越多,成本最终会反映在水价上。
不少地方采取“肥瘦搭配、以丰补歉”的方式来平衡城乡水价
尽管农村地区水价偏高有其原因,但农村居民饮水作为一项具有较强公益性的民生事业,不得不考虑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在积极探索——
眉山市仁寿县:2021年7月,当地部署全力解决全县最后3个村用水难问题,争取上级补助500多万元,县属国有企业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完成了工程建设,最终3个村接通了自来水。仁寿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来核算,把城市自来水供应到上述3个村,每吨成本要20元,但当地仍将水价限定在2.8元/吨左右,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实现全域同网同质同价。
通过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眉山市仁寿县的许多农村群众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
广元市昭化区:当地执行全区农村3元/吨的政府指导价格,区财政每年对农村供水企业进行独立核算,农村供水成本高于3元/吨价格的,由区财政对企业进行全额补贴,实现了全区农村供水同一水价。
“各地财政情况不一样,如果全部要靠财政补贴,很多地方会吃不消。”也有专家认为,以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全省统一定价不可行,也不科学合理,更不宜用行政手段强制确定各地用水价格。
那可否在城乡供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此,我省不少地方也在采取“肥瘦搭配、以丰补歉”的方式来平衡城乡水价,即把城乡供水项目“打包”给同一供水企业,以城区供水的盈利来适当补贴部分农村地区偏高的供水成本。
2024年7月,水利厅印发的《四川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也明确,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供水成本变化等情况,适时开展供水成本调查监审和水价调整。
“要充分考虑农村群众收入水平差距和承受能力,健全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具备条件的纳入政府定价目录清单管理,合理推动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各地在解决农村水价问题时,要因地制宜,不能 “一刀切”。
采取 “肥瘦搭配” 平衡水价,供水企业要做到公平合理分配补贴。
农村自来水价格高于当地城区!
可以采取“肥瘦搭配、以丰补歉”的方式来平衡城乡水价。
价格已远超当地城区居民用水价格,很不合理。
农村自来水价比城区高一倍,这差距也太大了,农民负担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