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本届亚冬会的开幕式将于2月7日晚举行。2月6日上午,亚奥理事会与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媒体吹风会在第九届亚冬会主新闻中心召开。亚冬会主新闻发言人介绍,本届亚冬会共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多名运动员参赛,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按照国际综合性赛事惯例,参赛队伍较多、赛程较长的冰球、冰壶比赛已经分别于2月3日和4日拉开战幕,备受关注的短道速滑比赛也将于2月7日开赛,本届亚冬会第一枚金牌将在2月8日上午产生。

关注完本届亚冬会的开幕式准备情况,您是不是也对亚冬会充满了期待,还有许多观众心里有所好奇,目前各个赛场的准备情况如何?本届亚冬会都有哪些亮点?有哪些精彩的比赛值得关注?亚冬会与冬奥会的比赛项目有哪些区别?2月6日的《一问到底》,我们就来一一关注。首先来了解一下亚冬会的历史。

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亚洲地区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自1986年起,亚洲冬季运动会已成功举办8届。

亚冬会组委会竞赛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李光称:“亚冬会是由亚奥理事会举办的亚洲最高水平的冬季项目比赛,每四年举办一届。比赛项目包括滑冰、滑雪、冰球、冰壶等项目。亚冬会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盛事,而且是促进亚洲各国在冰雪运动领域交流与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

亚洲冬季运动会与冬奥会不同的是亚冬会的组织规模相对较小,但项目设置基本会覆盖大部分的冬奥会项目。与前几届亚冬会相比,本次哈尔滨亚冬会有34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参赛,这些国家中不乏来自于东南亚、西亚等冰雪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和地区。

哪些项目是首次出现在亚冬会上?

刚才我们提到,7日本届亚冬会开幕,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那么这些参赛选手分布在哪些比赛中?有哪些项目是首次出现在亚冬会上呢?在参赛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韩国、日本、泰国报名参加了全部11个分项的比赛。本届亚冬会所设项目中,有31%的小项是首次进入亚冬会,包括速度滑冰2小项(男子、女子短距离团体追逐)、短道速滑1小项(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冰壶1小项(混合双人)、滑雪登山3小项(男子短距离、女子短距离,团体)、自由式滑雪9小项(自由式滑雪男子、女子U型场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女子双人同步,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男子、女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男子、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单板滑雪4小项(男子、女子大跳台,男子、女子坡面障碍技巧)。

时隔29年 “双亚冬之城”有何变化?

哈尔滨时隔29年再次成为亚冬会举办地。本次亚冬会,“双亚冬之城”有何变化?一起来了解。

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2025年2月7日至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又将在哈尔滨举行。时隔29年,本届亚冬会,“冰雪之城”用科技赋能,将呈现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亚冬会执委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柏志国称:“我们注重在筹办过程中植入新元素、打造新亮点,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比如,强化科技赋能。5G摄像、高精定位、通感一体等十余项5G技术将亮相盛会,场馆应用智能超表面技术将让参会人员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稳定、顺畅的网络服务。注重绿色低碳。本次亚冬会将实现历史上首次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测试赛及正赛期间100%绿电供应,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在赛时将源源不断供应各个场馆,保障场馆用电需求。赛事保障车辆采用纯电、电混、甲醇等新能源车型,这也是甲醇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

本届亚冬会场馆有哪些精心设计?

看完了赛事设置,再来看看场馆设计,本届亚冬会的场馆建设和改造有哪些特别的设计?再来了解一下。

亚冬会组委会竞赛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李光称:“为了准备这届亚冬会,我们在场馆建设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对现有的场馆进行了维修改造,特别是亚布力滑雪场。对比赛场地进行了精心设计,比如,大跳台和破路障碍场地都选派了水平比较高的雪上塑型师来对场地进行建造,场地符合国际比赛标准,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好成绩、展现个人技艺。”

开闭幕式的精彩盛况如何呈现给观众?

还有许多人最期待最关注的就是2月7日晚的开幕式, 对于不能去现场感受开闭幕式盛况的观众,转播团队有什么新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听体验?

参与本次开闭幕式转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红”转播车队,配备有4K/8K超高清转播车、辅助车、录音车和设备车等,旨在为亚冬会提供高质量的转播服务。车队中的超高清转播车曾成功支持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的公共信号制作,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功能最为强大、系统最为灵活的外场转播车之一。其卓越性能将确保亚冬会开幕式转播任务的专业性与可靠性。

据介绍,本次开幕式转播团队在主会场共架设20个转播机位,其中3个机位带有虚拟效果,能够给电视观众带来与现场观看完全不同的视觉呈现。此外,本次直播的音频制作也同样采用了目前业内最先进的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音频制作一部录音师陈志学称:“我们在声音制作上采用的是三维声的制作格式,它不仅仅是局限于前方这两个声道,它可以包含左后环、右后环以及顶部的这些音箱,共同来营造出全方位、立体的、垂直的三维音频空间,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听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