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1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或立足职能职责,探索一体推进“三不腐”新路径;或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新举措;或紧盯基层各环节、各领域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2021年8月23日起,“廉洁四川”网站、微信公众号推出“探索与实践”专栏,以文图化呈现、故事化讲述,展示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推动自身发展和基层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中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效,供大家交流互鉴,敬请关注。
“以上10名干部在村级项目建设中接受企业和施工方礼品、礼金、宴请,受到党纪处分。全区党员干部要汲取教训,时刻绷紧纪律弦……”日前,乐山市五通桥区纪委监委专题通报了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这既是该区纪委监委以案明纪、强化震慑的具体举措,更是深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五通桥区纪委监委在持续强化营商环境监督上下功夫,坚持纠、查、治一体发力,对营商环境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管严查,深入纠治干部作风顽疾,坚决铲除破坏营商环境的“绊脚石”,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全区查处营商环境领域问题49件50人。
“专班+专员”监督 深化作风效能提升
“产业园项目推进顺利吗?有没有遇到吃拿卡要的情况?”
“开创大道项目施工单位还未入场,其中是否存在困难?”
……
近日,乐山市五通桥区纪检监察干部来到福华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开创大道等项目现场,详细了解党员干部履职情况。
五通桥区纪委监委把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实施“专班+专员”的监督模式,在联合发改、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组建监督专班基础上,选派年轻纪检监察干部担任监督专员,围绕工业园区重大项目落地、大额资金使用、惠企政策落实、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开展“嵌入式”监督。
“嵌入式监督,是我们延伸监督触角,实现监督全过程和破解监督与业务‘两张皮’的有效途径。”该区纪委常委廖婧娴介绍。
监督专员到园区企业开展实地走访,宣传“码上举报”使用方法。(王程 摄)
监督专员长期在五通桥经开区管委会驻点办公开展监督,通过列席管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督查窗口工作作风、查阅资料、走访企业和项目一线等方式,沉下去收集和发现问题,既把廉政风险排查在一线,又督促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高效履职。
不仅如此,五通桥区纪委监委还多措并举纠治涉企服务突出问题。印发“纪企廉心卡”,推动“码上举报”进企业;聘请5名企业代表作为特约监察员,畅通问题诉求渠道;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不定期抽查事项办理时限、服务态度和企业满意度……在有力监督下,干部作风效能得到全面提升,涉企服务“一次不跑”线上审批达90%,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70%以上。
截至目前,针对“庸懒拖散”、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问题,该区共处理公职人员24人,问责党组织2个,督促偿还拖欠企业账款1053.66万元。
“小切口”破题 推动风腐同查同治
“没有界定自己和老板交往的界限,对方以拜年的形式来送红包礼金,就放松了警惕。现在想来,老板在感情上关心我,经济上支持我,实际上都是在做前期投资……”被留置期间,乐山市五通桥区人大城环工委原主任柯某某悔不当初。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五通桥区纪委监委立足营商环境中的“熟人社会”“人情往来”等现象,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以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问题作为“小切口”开展专项治理,重点围绕农村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严肃查处以权谋私、政商勾连、政商交往不正等问题。
风腐同根同源、互为表里,腐败问题不防治,就可能催生新的不正之风。区纪委监委抓住案件查办这个关键,从企业老板张某在承揽村级项目中搞利益输送案入手,以案延案,双向突破。既“由风查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对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露头就打,推动干部作风、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我们起底近年来张某承揽的高标准农田、道路建设、农村水利等工程项目400余个,紧盯项目申报、审批、建设、验收等关键环节,综合分析、深挖彻查,进而发现了包括柯某某案在内的多条问题线索。专案组联动协作区快查快办,立案11件11人。”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以张某案为突破,相继挖出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礼品礼金、违规接受吃请、违规借贷等问题41件,留置2人,移送1人,处分处理38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178.73万元。
五通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四川五通桥经开区管委会查阅工程项目资料。(王程 摄)
从源头上发力 标本兼治释放治理效能
“从近年查处的影响营商环境案例来看,违纪违法人员既有部门人员,也有镇村人员;既涉及项目实施环节,也涉及资金拨付环节……”前不久,五通桥区纪委监委对类案进行全面复盘和深入剖析。
该区纪委监委扎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围绕营商环境领域典型案例,以“县域营商环境中的风腐问题探析”和“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为题开展专题调研,剖析问题根源,查找制度漏洞,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走深走实。“干部作风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从我们查办的案件中看出,仍有不少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面对吃点喝点拿点的‘软风’没有警觉,掉入不法商人的陷阱。”廖婧娴说。
以问题为导向,区纪委监委纠树并举,既治源头,又补漏洞。针对营商环境领域“四风”潜滋暗长、风腐交织的情况,将预防关口前移,制发《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指引》,详细解读政策、列明违纪情形,归纳出十二类负面问题,帮助党员干部及时发现和纠治“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针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问题多发的情况,明确提出“不收受红包礼金,不说情打招呼,不搞利益输送,不插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的“四不”要求,健全政商交往负面清单36项,为党员干部划清政商交往红线。同时,以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提醒函等形式,督促职能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强化风险排查、完善建章立制。
“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深化系统施治,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坚决清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持续巩固发展良好营商环境。”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王程 李苑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