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乙巳蛇年,舞动春归,蛇年新岁正渐行渐近。几天前,央视春晚公布了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没想到这件呆萌可爱的蛇,灵感来源竟然是3000多年前三星堆的青铜蛇。这种现实生活中让人闻之色变的动物,在传统文化中却曾被赋予了各种力量,成为生命力、智慧、再生等美好象征的载体。
在四川的各大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与蛇相关的文物。今天,我们欣赏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的蛇蛙铜俎。
蛇蛙铜俎
1995年3月,凉山公安处缉毒队向博物馆移交了一批从盗墓者手中追缴回来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一件蛇蛙铜俎。这件文物为铜质,年代约为战国至汉,极有民族风情。俎面作长方形,上饰两条蛇纹,蛇头相背位于俎的两端,蛇头上昂作立体状,口各衔一鱼,蛇身盘桓于俎之中部,蛇身由阳线表现,俎面的四缘共有头尾相连的三十二只立体的蹲蛙。俎足由两片栅栏形铜片构成,栅栏间的空隙呈三角形,俎足平面呈弧腰倒梯形,俎足的两端各有一圆孔,两端各用一根铜条穿过圆孔将左右俎足相连。俎足上铸有鱼纹,鱼的骨骼毕露。蛇和鱼的鳞片都十分清晰。
据介绍,俎是古人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这件俎的造型极为精美,堪称盐源青铜文化的精品。文物生动再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尤其是蛇、蛙、鱼的特征刻画精细,蛇衔鱼,鱼能活动。该组合自然灵动,蛇在古代先民眼中多为生殖崇拜,多子多福,而鱼多象征生活富足、年年有余。
备注:图片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提供
策划:四川日报全媒体
四川省文物信息中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蛇在古代先民眼中多为生殖崇拜,多子多福,而鱼多象征生活富足、年年有余。
关注了解一下
古文物好啊
文化瑰宝。
文物中的蛇文化
大凉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