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程文雯
9月1日,成都市建委召开成都天府绿道新闻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天府绿道规划设计方案已基本成型,未来成都将构建“一轴两山三环七道带”的天府绿道体系,构建覆盖成都全域的区域、城区、社区三级绿道体系。2040年全市市域绿道体系全面成网。
大格局
天府绿道 一轴两山三环七带
成都梳理14334平方公里市域的11534平方公里生态基底和2800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情况,规划构建城市三级慢行系统,以“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规划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全域规划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000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10000公里以上。
一轴:锦江绿道
沿锦江从都江堰紫坪铺至双流黄龙溪,总长度约200公里,串联10个区(市)县。
两山:龙门山森林绿道、龙泉山森林绿道
龙门山森林绿道沿龙门山东侧,长度约350公里,串联6个区(市)县;
龙泉山森林绿道沿龙泉山西侧,长度约200公里,串联了5个区(市)县;
三环:熊猫绿道、锦城绿道、田园绿道
熊猫绿道沿三环路总长100公里,以慢行交通为主,兼具生态、休闲、体育、文化等功能;
锦城绿道依托环城生态带,主线总长度200公里(次线300公里),串联11个中心城区;
田园绿道沿第二绕城高速路,总长度约300公里,串联10个区(市)县;
七带:滨河绿道
包含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斜江河-䢺江河-临溪河、东风渠、沱江-绛溪河、毗河等河段,总长度约570公里,串联15个区(市)县。
此外,还有城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城区级绿道是在城市各组团内部成网,与区域级绿道衔接,与城市慢行系统相结合,体现“绿满蓉城”的宜居品质。
社区级绿道是与城区级绿道相衔接,串连社区内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馆、社区养老等设施。
按照分级分类推动实施的步骤,计划到2020年建成“两环一轴”绿道(锦江绿道、锦城绿道、熊猫绿道)、共约750公里,到2025年初步建成1920公里市域主干绿道体系,到2040年市域绿道体系全面成网。
细落地
锦城绿道展现《蜀川胜概图》盛景
记者还获悉,三环中的锦城绿道将于今年开工,2018年春节前建成。
锦城绿道范围是环城生态区内133平方公里的生态用地,总的规划内容包括500公里绿道、4级服务配套体系、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以及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其内容具体是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环状+放射”的200公里主干绿道和300公里支线绿道体系,建设多样化绿道和自行车道、跑步道、各类球场、水上运动设施、全民健身设施、户外拓展设施等,具备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的八大功能。
按照“可进入,可参与”原则,绿道将在相应用地范围内建设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个特色园区形态的二级驿站、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和亭楼小品形态的四级驿站,配套建设与118个分散式出入口和12万个停车位,实现公共交通接驳、水电气讯网基础设施支撑、智能服务管理系统全覆盖,建设总容纳200万人以上的50处应急避难场所、640处文化设施。
文化展示方面,绿道将展现《蜀川胜概图》天府胜景,形成35.2平方公里粮油农作物景观、65平方公里都市观光农业景区、20平方公里多样水面、24平方公里森林及9平方公里公园景区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态修复,打造城市海绵体,保护城市水生态,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同时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治理结构,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文创、科创、文旅、金融等特色高端现代产业服务,提升产业能级。
建成后,将人均增加10平方米绿地,形成133平方公里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生态水系、24平方公里城市森林、8条一级通风廊道,保护35.2平方公里基本农田;预计带动周边土地增值上千亿,辐射周边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每年吸引上亿旅游人次,带动旅游、创新创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强化文化、体育、交通、休闲、游憩等功能,增强城市应急安全能力,直接创造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编辑:马艳琳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