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四川农村日报推出《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全程实录全景讲述10+3产业发展年度故事》系列报道之川药篇。

今天我们走进川药重镇之一三台。

看看三台如何在川药中独树一帜~~

隆冬时节,三台县。一望无际的麦冬已进入坐果时节,各个麦冬合作社、企业正积极准备来年生产。

川药是“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个重要板块,三台则是川药重镇之一。三台麦冬久负盛名,在川药中独树一帜。

三台县永明镇万家坎村规模连片种植麦冬(三台县麦冬产业化办公室供图)

扩基地建园区  种植户干劲十足

12月14日,在三台县花园镇明志麦冬加工专业合作社,机声轰鸣。合作社理事长刘志伟说:“现在社员们发展麦冬积极性很高,我们正赶制的这批麦冬加工设备基本就是社员定制的,每套1天可加工3000斤鲜麦冬。”

明志麦冬加工专合社现有麦冬核心基地8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麦冬4000多亩。最近,有3件事令刘志伟感到很高兴。“一是我们的麦冬低温烘烤技术专利技术已进入公示。此技术解决了麦冬加工普遍存在的低温烘烤难题。二是我们与7家科研单位联合制订的麦冬规模化种植集成技术正向省上申报,此技术经前两年验证,产品所有指标高于药典指标1倍,能实现70%稳产、30%增产。”刘志伟说,“三是我们将麦冬烘干后直供终端药企,增厚利润。”“三台麦冬有700多年历史。”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景安荣告诉记者,“近4年来,全县麦冬总面积已达6万余亩,种植规模全球第一,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70%、80%以上,亩产值达3万元、亩纯利润至少2万元。”

三台计划到2025年,把麦冬面积扩大到10万亩,现在已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制订了三台麦冬从基地到加工的11个标准。同时,三台将以往“麦冬+菜”“麦冬+粮”的单一套作整合为“麦冬+菜+粮”的复合套作,形成“一田多业、一地多收”;通过覆盖4万亩的田间ERP追溯系统,实现麦冬全程生产可监控。

突破发展瓶颈  做大做强麦冬产业

“以前,我们的麦冬只是简单淘洗、烘干即卖,附加值极低。”景安荣说,“为实现麦冬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拓展,我们狠抓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近三年来,三台麦冬产区已基本实现了产地初加工;相继建了8个可储存1万吨干麦冬的现代化仓储设施,为种植户开展代储服务,实现错季销售;引进一批企业,力促精深加工业发展;一个以麦冬为元素发展旅游业的“麦冬小镇”也在积极打造中。

尽管如此,在三台县麦冬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杨以明看来,三台麦冬产业要做大做强,亟需突破药食同源的瓶颈。

“麦冬是中药,作为保健品开发利用和药用,市场拓展越来越大。同时,麦冬需要往食品开发方向发力。但是,麦冬还未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它还不能作为食品,这就极大制约了麦冬的销量。”杨以明说,三台正积极争取将麦冬纳入食药物质目录。

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与三台县合作,组建了四川省川麦冬产业发展公司。川麦冬公司董事长蒋钦丞表示:“公司将全力推动麦冬产业高度集约化发展,为四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

策划:邓嗣华 周艺

统筹:周金泉 刘佳

采写:周金泉 阚莹莹 王锡敬 吴硕才 陈小平 邱霞

编辑:方万聪

美编:张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