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那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好哪些辩证关系?

答: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好”的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以及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工作要求,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法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坚持生产力三要素优化组合的跃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序社会优势互补,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推进之外,还需要把握好如下五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把握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的基础载体,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不同,产业发展的进程各异,需要循序渐进地更新改造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适宜当地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未来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要“让老树发新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并做优做强,是巩固基本盘的主阵地,也是形成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础与前提,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而实现“焕新”。其次,要“育新枝栽新苗”,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尽管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但代表着未来科技与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乃至核心竞争力。第三,要重视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应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未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统一认识,并在积极推进中,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科学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稳”是基本盘,也是生命线,“进”是方向和动力,统一于谋定后动、奋发进取的行动中。坚持稳中求进,要不断巩固经济基本盘,夯实“稳”的基础,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基础能力和整体实力;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找准“进”的切入口与发力点,增添“进”的成色。还要面向未来,在若干重点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口。要把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计划、项目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把握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防止一哄而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区统一的目标任务,各地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谋划区域发展,尊重生产要素区域集聚规律,立足自身优势特色,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要在丰富的实践应用场景中把握共性与个性,做好加减法,让适合当地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蓬勃涌动。

把握好立与破的关系。先立后破蕴含“立与破”“取与舍”“同与异”的科学方法论。立与破,对立统一,都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传统产业是经济的基本盘,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是“立”;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破除”的过程,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新赛道,这是“破”。各地要坚持“以立为主,破立结合”,立足本地发展定位和区位实际,把握好时度效和优先序,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立”在先开路,有基础性、先导性,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破”在后紧跟,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给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新赛道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把握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辩证关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既看到发展问题,又要高度重视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风险,要以科技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多重安全,更好统筹自身和共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内部与外部安全。要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延伸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全面强化扩绿兴绿护绿,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