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近日,广州地铁花地湾站出入口因太像“棺材”,在网上引发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据最新报道,目前,涉事公司已对此事件进行通报,对项目景观设计师等4人给予通报批评、降级等处理;对项目设计单位,立即停止合作并永不再予以合作。
“连夜拆除”、处理迅速固然值得点赞,但还有很多问号值得思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事后“听劝”就够了吗?一个“拆”字、一份通报就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吗?一个地铁口造价可不便宜,建了拆、拆了建,花的都是老百姓的钱。如此建筑“辣眼睛”,如此折腾“寒人心”。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广州地铁花地湾站出入口通体呈“上圆下方”的斜圆柱体外观,边沿突出、配上红色,难怪网友吐槽“像棺材”。据介绍,这个造型灵感来自广州市市花木棉花,寓意虽美好,但市民观感不佳,自然不买账。
其实,广州地铁出入口不是个例,公共建筑审美“翻车”的事件层出不穷。苏州“秋裤楼”、河北“福禄寿”三星彩塑大楼……这些尴尬建筑折射出“城市美学”的困境。一座城市理应有自己的品格、特质,但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一些地方“千篇一律”,摒弃地域特色,存在感太弱;一些地方则一味“标新立异”,陷入“求怪”误区,违和感太强;一些由于细节把控不认真不严谨、对产品融入在地文化敏感度不足等,造成“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巨大反差。
城市公共设施涉及公共利益,是一个设施,也是一道景观,事后“听劝”更要事前“听见”。就此事而言,涉事公司当事人被处罚固然应该,但当初过审的“甲方”,难道就不该挨板子吗?其他城市也应该从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在开始施工前,不妨多些“民意测验”、多些多方论证,让过程舒心、结果放心,城市的发展才能更贴民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审美”虽然是比较主观的,但这个地铁口的确太怪异了!其实完全可以修建前发个网络调查,看看大家的选择,我们当地修桥就有调研,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城市建设不能一味求新求怪,需注重地域特色。
预先多听大众的意见,贴近民意,才能减少失误。
本该事前预判,层层审核最后居然还是把纳税人的钱当成了流水,真的荒唐又荒缪!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事后“听劝”就够了吗?一个“拆”字、一份通报就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吗?
连夜拆除虽迅速,但事前审查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