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才 周馨钰 黄永宗 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
从“生命之树”“精卫女神”,到即将在第 31 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亮相的高18 米的“白素贞”,这些灯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具创意且体量巨大,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彩灯大世界内起烘托气氛作用的宫灯(又称“花灯”或“工艺灯”),则在彩灯发展长河中,以另一种精彩走进人们的视野。
以已故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彩灯艺术大师熊文栋为首, 熊氏一家三代在传统宫灯领域深耕细作,在设计、研发和制作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相继开发出系列复古宫灯和微缩版瓷器灯,受到市场的欢迎。
传承:曾担任多届自贡灯会艺术总监的熊文栋,传授宫灯制作技艺
“父亲和宫灯结缘完全是巧合。”近日,自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自贡市彩灯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熊彪告诉记者,20世纪80 年代,自贡各单位分派制灯任务时,因其父亲熊文栋所在的邓关盐厂距离市区较远,考虑运输成本,故承担了小型宫灯的设计与制作。
熊文栋留下的宫灯设计图。
熊文栋曾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和西南师范大学 (现西南大学)美术系,师从国画大师苏葆桢先生,在业内以 “画葡萄”出名。他分别于1984 年和 1985 年,在自贡市艺术馆和富顺县文庙举办个人画展。自贡市著名盐文化和灯文化专家宋良曦先生称其画风“效法自然,道由心生,以心境造画境,以墨韵凝气韵”。
在熊文栋担任邓关盐厂美工,从事宫灯设计与制作期间, 他从竹编灯入手开拓创新,先后推出了四方灯、六方灯、八方灯、圆灯、玻璃灯、木制雕花宫灯等。1990 年,熊文栋因工作出色,调任自贡灯贸委展出处副处长,并担任多届自贡灯会 艺术总监和总设计师,期间带队赴全国 40 余个大中城市、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获得成功。1998 年,熊文栋作为“中国彩灯艺术大师”受邀赴美讲授中国彩灯艺术、教授传统制灯 技艺。熊彪表示,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出发前父亲学习并掌握了电焊、造型、裱糊等全套彩灯制作工艺,现场教学时独立制作了一条两米多长的“中国龙”。
2019年2 月,熊文栋和熊彪父子登上央视元宵晚会,现场传授传统宫灯制作技艺。熊彪称尽管父亲参加节目录制时已是癌症晚期,但精气神仍然不输年轻人,连续 3 天,每天录制时间长达 10 小时,老人胃口好的时候一顿能吃两份盒饭,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2020 年,为自贡彩灯付出半生精力和心血的熊文栋因病离世。2021 年 4 月,熊文栋去世一周年,中国彩灯博物馆、 自贡市文化馆、自贡市国画院、自贡市彩灯行业商会、自贡市 非遗保护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熊文栋先生艺术作品 展”。
创新:熊彪给自己定下“宫灯小型化,进入百姓家”的目标,把宫灯变成文创产品
受父亲熏陶,熊彪从小就爱画画。他至今仍然保存着小时候家里用过的挂历,自己曾以此为蓝本,一笔一划描绘上面的 “金陵十二钗”。
2019年,熊彪与熊文栋(右) 的合影。
1992 年,熊彪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彩灯博物馆担任美术师;2002 年,成立自贡市星河彩灯文化有限公司,成为本地最早一批开拓国外灯展市场的公司之一, 并创办了星河彩灯文创园。
“宫灯始于唐宋年间,多为木制或竹编,后几经发展改用 铅丝焊接成形,用绸缎裱糊,配以书画,始成现代宫灯。”熊 彪表示,随着灯组向着“高、大、新、奇、特”方向发展,宫 灯更多的是起点缀和辅助作用,市场价格接近成本价,利润空 间的压缩限制了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使得宫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据悉,在全市上千家彩灯企业当中,如今从事宫灯制作企业不足10 家,且多数为手工作坊。熊彪觉得应该回过头,在传承的基础上,将宫灯发扬光大。他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是“宫灯小型化,进入百姓家”。
要把宫灯变小,成为文创产品,首先就要做到“精”。手工绘制时产生的笔触和传统裱糊的细小褶皱,在他眼里都成了无法 容忍的瑕疵。在熊彪精益求精的要求下,一个小小的荷花灯就多达上千个焊点,连丝架本身也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此基础上,他创作发明了内裱工艺,并将亚克力等新材料运用到宫灯制作当中。为节约人工、实现规模化生产,熊彪引进了自动化机械; 为降低运输成本,专门开发出折叠式宫灯。目前,公司生产的一批售价近千元的复古宫灯被西亚客户抢购一空。
2023 年,熊彪携“新作”微缩版瓷器灯,再次登上央视,参加了CCTV-3《我的艺术清单》节目录制。汤勺长不过 1 厘米,盘子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而花生米大小的酒杯,其口沿处还精心描了一圈青花图案,小巧精致......由上千个迷你版瓷器组成、运用传统技艺捆扎而成的瓷 器灯刚一亮相,就牢牢吸引了电视机前观众的目光。
瓷器灯堪称自贡彩灯一绝。据考证,20 世纪 60 年代, 自贡日杂公司营业员将日常工作中练就的捆扎瓷器手艺,运用到彩灯制作上。经过历代彩灯匠人潜心研制,瓷器灯的体量越来越大,视觉冲击力越发强烈,其中 2019 年创作的“华夏乐 章”灯组高30 米、直径25 米、重达102 吨,共使用20 余万件瓷器,创下了历届灯会瓷器灯之最。
“要把瓷器灯带回家,首先原材料得足够小。”为此,熊彪先后考察了山东淄博以及江西景德镇瓷器生产厂家,最终耗费巨资建模并订购了一批迷你版瓷器。原材料准备好后,在捆扎环节最初也难倒了一众经验丰富的瓷器工,面临的最大问题 是“瓷器小到无法拿捏,穿针引线就像绣花”。如今,星河彩 灯文创园生产出的生肖及仿古系列微缩版瓷器灯,成了对外交流中深受客商喜爱的“自贡礼物”。
追梦:留学归来的熊倩男希望打造出“爆款”宫灯产品,传播中国文化
出生于20 世纪90年代的熊倩男是熊彪的女儿,从意大利米兰留学后回到上海,成了一名主设计师。转行成为一名彩灯美工,一半来自家庭的熏 陶,一半来自和父亲一起整理爷爷遗物的经历。熊文栋去世后留下上百张手稿,上面是各式各样的宫灯。
熊彪和女儿熊倩男一起整理研究熊文栋的手稿。
“手稿上的线条、色彩,标注的尺寸和用料,和服装设计图很像。”熊倩男和父亲决定干一件大事,两人花了一年多时间,将这些手稿进行还原,如今成了陈列在星河彩灯文创园里的一盏盏传统的荷花灯、鸳鸯灯、金鱼灯、脸谱灯,还有充满 异域风情的阿拉伯灯。
在这个过程中,熊倩男重新认识并喜欢上了宫灯,决定将自己在服装设计上的理念、年轻人的视觉,融合到宫灯设计中。
“在灯笼上绘制花鸟,相当于在服装上刺绣。”熊倩男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产品的角度谈了对传统宫灯的看法。她表示,自己会更多地考虑色彩搭配和材料的应用,化繁为简,减少传统红色和黄色,加入更多冷色调,目的是打造出一个、甚至多个“爆款”,批量生产,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
“自贡彩灯之所以能占到国际市场92%以上份额,离不开从事彩灯设计、制作、运营等相关行业的十万彩灯人,离不开半个多世纪以来自贡灯会培养出的一大批能工巧匠。”熊彪表示,年轻人的加入,给行业带来新的理念、方式和方法,自贡彩灯已经成为当下最具魅力、活力、潜力的产业。同时,他也看到了同质化竞争,以及大多数灯会只是在春节期间展出 的特殊性所存在的不足。
“绝大多数彩灯人一年到头只忙两个月,其他时间有可能在工地上干活、开出租,或者赋闲在家。”熊彪表示,自己目前在做宫灯小型化、产品化,走进寻常百姓家,目的是希望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自贡宫灯的艺术魅力,开一场全年永不落幕的“灯会”;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彩灯产业开辟另一个“战场”, 无淡季旺季之分,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
(图片由自贡市彩灯行业商会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