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319字,预计阅读时间约为10分钟
可点击右上角小圆点“听全文”~
前情提要
去年11月,
科学大院推送过一篇平平无奇的科普文章,
就是这篇:。
几天之后,
收到一封邮件,
一位高中老师申请在语文考试中使用这篇文章。
那当然可以呀!
“老师您的题出好了也给我们做一下呀!”
在等待这份语文试卷的过程中,
该文作者按捺不住“我上试卷了”的激动心情,
又挥笔下了自己的感想,
由于心理描写过分真实,
甚至成为了某瓣的热文,
诸君请看:
我的文章上了语文试卷,然而。。
我喜欢写点东西,有空的时候会给公众号写点科普文章。
前一段时间写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
你们是知道穷酸文人是最容易自鸣得意的,发个朋友圈都要咬文嚼字,一有人点赞就要点开重新看一遍,一边看还要不时回味,夸自己一句“写的真棒!”
我一遍一遍看着公众号文章留言说作者写的好啊,笑得我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
这还没完。紧接着编辑转给我一封邮件,写的是“我是XX市一中的一名语文老师,想在语文试卷中使用贵公众号XX月X日的文章《肿瘤XXX江湖》,会涉及到摘编,不知可否?感谢!”
我表面不动声色,表示愿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内心却是一阵狂喜!
同志们,瞧见没有,文章被教语文的老师相中,文章被用在语文试卷上你晓得不。
我当时就想,如果试卷题目是:这句话出于作者什么样的目的,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我一定要非常的装非常得意地在试卷上写一句:我不知道啊,我当时瞎写的。
之前干出这种“原作者答不出阅读理解”的都有谁啊?那是草原文艺三剑客的鲍尔吉,那是《18岁出门远行》的余华,以后,要加上哥们我了!
到后来,拿到了试卷,我迫不及待打开看我的文章出的什么题。试卷第一题就用了我的文章!
以下四句话中,是病句的有:
A:………… B:………… C:………… D:…………
答案:ABCD
当然,“病句题”纯属作者的幻想,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正式的试卷!
这份试题长这样
语文试卷照片
于是,我们邀请作者去做题啦!
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做一下~
点击展开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原来是从群雄逐鹿到一统江湖》试卷原文
①在全球,恶性肿瘤每年会造成上千万人死亡。这个“杀手”是从哪儿来的呢?接受了各种科普之后,不少人也会知道“正常细胞变异之后就会形成肿瘤”,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过程最初究竟是怎样的?
②有的小伙伴说:“肿瘤是从单个异常细胞发展而来的!”确实,这曾经是科学界最普遍的观点叫作“单克隆起源”,认为肿瘤是由一个细胞恶变生长而来,同一个肿瘤的所有细胞都是一个癌细胞的后代。相对地,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叫作“多克隆起源”,认为在肿瘤的早期阶段,多个不同的细胞群体(也就是克隆)各自携带独立的突变,协同作用推动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这些“兄弟”细胞能够“互帮互助”,它们的后代就形成肿瘤了。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一群科学家拥趸,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好似华山派剑宗气宗斗法不相上下,又好像物理学家争论光的本质是波动还是粒子难分伯仲。
③长期以来,单克隆起源的观点一直占据绝对上风,尤其是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应用,科学家发现一个肿瘤里几乎所有细胞都携带着相同的突变。你看,连突变都一样,这还不能说明肿瘤是单克隆起源吗?一时之间“肿瘤是单克隆起源”的观点受到多种证据支持,以至于有“盖棺定论”的势头。然而,当科学家把肿瘤切成小块观察,发现同一个肿瘤的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突变,说明同一个肿瘤也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多克隆起源又扳回一局。
④可是,这种将很多个细胞混杂在一起研究的方式,归根到底是遥看风景——看得不真切、不仔细。如果把肿瘤比作电影《教父》中纽约市的黑手党,肿瘤里的细胞就像一个个的犯罪分子。你和朋友远远地看着,争论纽约黑手党的几大家族到底是从不同地方搬来纽约的,还是很久之前从一个小团伙逐渐开枝散叶而来的呢?那是无论如何也争论不出结果的。只有把里面的犯罪分子都叫出来挨个询问:“喂!你姓什么叫什么,是谁的手下,你和周围地痞流氓是不是一家,把你们每一年的花名册都交出来!”才能真正地捋清楚每一个犯罪团伙的发展历史。
⑤有能通过捋清楚每一个肿瘤细胞之间的亲缘关系来判断肿瘤起源的方法吗?有,当然有!有这么一群科学家,他们真的在单细胞的水平实现了对细胞的“人口调査统计”,挨个“问”清楚了每一个细胞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肿瘤的“发家史”。
⑥2024年10月30日24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胡政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贺雄雷团队、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何真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结合小鼠高分辨率细胞谱系示踪、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以及大规模人群散发性良性息肉——结直肠癌配对队列的基因组测序,首次揭示了多克隆至单克隆的早期肿瘤起源和克隆演化新模式。
⑦接下来我们看看这项研究具体是怎么进行的。
⑧为了能清楚地描述肿瘤中的克隆组成,科学家打算理清楚每一个细胞之间的发育关系,于是他们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小鼠模型。这种小鼠的细胞内有一种特殊的基于碱基编辑的谱系示踪系统,叫做SAMILT系统:每一个细胞内都有一段特殊的DNA条形码,每一个条形码代表一个细胞,每当给小鼠喂食特殊的药物,细胞内便会启动一种蛋白质,去结合并改变这段DNA的序列信息,随着细胞的生长分裂,这一段特殊DNA上的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变。当研究者把一块肿瘤组织切下来,通过单细胞测序,就能读取出每一个细胞的这段特殊的DNA条形码。而研究者利用这段DNA条形码就能梳理出细胞和细胞之间的关系:DNA条形码越相似的细胞,亲缘关系越接近。因此,对DNA 条形码进行聚类分析,也就能推断出肿瘤中有几个克隆。
⑨在具体的研究中,科学家诱导小鼠产生肠道肿瘤,并且收集不同时期的样本进行测序,通过分析每一个细胞的DNA条形码,科学家终于能第一次在单细胞水平回答肿瘤起源的问题。科学家发现在肠道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样品大多是多克隆组成的。单克隆肿瘤相比多克隆肿瘤恶性程度更高,因此单克隆肿瘤代表了更“晚期”的演进阶段。这就好比我们给每一个黑手党分子都起了名字:你是巴西尼家族小A,你是柯里昂家族老B,他是塔塔利亚家族的大C......虽然时光流变,但是黑手党始终继承着家族名号。每隔一段时间对黑手党做一次人口调查,结果发现刚开始纽约的地下世界热热闹闹,几大家族你来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家族的人口越来越少,唯独柯里昂家一枝独秀,人口越来越多......
⑩其实同样的现象不仅在小鼠中,科学家在人类结直肠癌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我们知道随着肿瘤病变程度的加深,病变组织的基因组变异会越来越多、肿瘤会越来越大、恶性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研究团队收集了107例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组织,通过DNA测序发现多克隆的病变组织基因突变更少、尺寸更小、恶性程度更低;相反,单克隆息肉基因组变异更多、尺寸更大、恶性程度更高。实验结果综合说明,无论是在小鼠还是人体中:肿瘤在早期更多的是多克隆,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过渡到了单克隆的状态。至此,“肿瘤黑手党”从多克隆变化为单克隆的历史被完整描述出来。
⑪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惊讶。啊?原来肿瘤起源的问题才研究到这种地步吗?是的,和物理、化学这些百年传承的学科相比,肿瘤的研究是一个相对“新锐”的课题。笔者是一个正在进行肿瘤起源问题研究的青年人,在实验里最大的感觉就是“科研人永远是年轻的”。
(摘编自张浩《肿瘤是怎么形成的?原来是从群雄逐鹿到一统江湖》)
试卷原文
请
听
题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个肿瘤里几乎所有细胞都携带着相同的突变等事实,使一些科学家认可单克隆起源的观点。
B. 只有将多个细胞分开,捋清楚每一个肿瘤细胞之间的亲缘关系,才能够判断肿瘤的起源。
C. SAMLT系统可以通过追踪DNA条形码上信息的变化,自行理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D. 小鼠的肠道肿瘤和人类的结直肠瘤类似,都呈现出肿瘤在早期更多的是多克隆状态的特点。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DNA测序技术在癌症起源的研究中,印证了单克隆起源的观点,然面这一技术并不适合用于癌症起源问题的研究。
B. “单克隆起源”和“多克隆起源”之争一直难分伯仲,如果没有新的研究方法出现,可能现在依然无法给出定论。
C. 作者一一介绍了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的团队,既体现了作者的严谨,也暗含了他对研究团队的尊重。
D.对于那些患有结直肠癌的人来说,往往癌症前期的症状较轻,而到了癌症后期则会出现比较产重的病理反应。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在开头就提出了“正常细胞变异后形成肿瘤"这一核心结论,开宗明义,直截了当。
B. 文章第二段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述了科学家对肿瘤起源的争论。
C. 文章中“碱基编辑”等科学术语、“花名册”生活用语的使用,体现了文章的科普性。
D. 文章结尾以笔者与读者对话的方式,关照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展现了科研人感性的一面。
4. 下列图示分别对应材料中的什么观点?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4分)
5. 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到"科研人永远是年轻的”,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作者做题的结果
作者的答案是:
1. C
2. C (团队介绍被摘编没了,所以选C,是因为这个吧?)
3. A
4. (1)肿瘤的单克隆起源模式(2)肿瘤的多克隆起源模式(3)肿瘤从多克隆向单克隆转换的起源模式(4)结直肠癌早期症状轻,晚期症状重
5. (1)碰见问题,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跟三岁小孩差不多;(2)面对领导、导师和师兄师姐,随时都是“好的,收到”,显得身体很好,年轻有活力;(3)因为天天累的跟孙子一样,所以显得辈分小。
也不知道老师能给打几分,
于是我们把答案发给了命题老师。
结果是,作者做错了第二题!
当然,命题老师也表示了理解
(果然作者说什么都是对的?)
(注:“第三题”应为“第五题”)
想知道标准答案的同学,
可以给后台回复“语文试卷”,
获得正确答案!
还有谁?
“这次选择咱们公众号的这篇文章,
我们非常喜欢,被我们作为科普文的考察点使用”
这是本次命题老师选择大院文章的原因。
不知道还有没有哪份卷子用了大院的文章?
欢迎提供线索!
也欢迎更多的语文试卷采用大院文章
记得跟我们说一声哦!
让作者一起来做题!
想不到啊,我以为看科学大院能学科学知识,
没想到还能学语文啊……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资源
关注使用“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主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运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普博览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