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丘陵地区钟灵毓秀、风景如画,在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这座百年学堂里,同学们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教室大屏里来自重庆八中主讲老师的授课,一边勾画着学校学科老师现场提醒和补充的重点……从2023年9月起,这里原本传统授课方式的课堂,因一根网线变得有些不同。
近年来,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的内江市,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各项事业全面融入“双圈”建设。
在此背景下,内江市教育系统全面落实重庆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积极引资源、补短板,突破地域阻碍全新引入的“双师课堂”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学生“家门口”。
01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
双城之谊开启新篇章
对于距离约200公里的重庆八中,威远中学“双师课堂”班主任、英语教师赵丹湘并不“陌生”,在她的印象里,重庆八中是一所远近闻名、学霸扎堆的名校,而身处县域的威远中学,只是中国万千所中学中平凡的一个。
让赵丹湘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背景下,两所学校因一根网线、一块屏幕结缘。“去年刚刚带完高三年级,暑假突然接到学校老师要去重庆学习的通知,当时听到他们班主任分享‘双师课堂’。”迷茫的赵丹湘听着听着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学校也要搞这个‘双师课堂’。”
2023年7月,威远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阳富在跟随内江市教育和体育局组织赴重庆市考察学习的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重庆八中智慧云校双师课堂”。
新颖的上课方式,优质的教学资源,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入李阳富脑海:“如果将重庆八中的教育资源引进到威远中学,是否能够帮助学校学生成绩提升?”“如果学校青年教师和师培教师也听重庆八中教师课程,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也起到促进作用?”“重庆八中有一个完整的教研团队,在教研和集体备课上是否能够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一连串的设想在李阳富心中不断“盘算”着。
在经过与学校教学组反复商讨与论证,2023年9月新学期开学,威远中学和重庆八中正式开启双师教学的第一堂课。
彼时的威远中学,高一年级共有25个班。为了开展和重庆八中的实验,学校专门拿出一个班作为双师班,由赵丹湘任班主任,全学科开展“双师教学”。重庆八中的教师作为主讲,在重庆进行常规课教学,教学采取现场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威远中学的各学科老师们则在百公里外的教室内,组织自己的学生通过电子屏幕收看,并和重庆八中师生一起,同步完成课堂教学。
02
一度迷茫、几度磨合
“双师课堂”探寻“威远模式”
乍接触屏幕,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上课时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当时,赵丹湘还为此暗自窃喜。因此,和学生一起观看时,赵丹湘生怕打断学生,只是中途偶尔见缝插针地答疑解惑,不敢与学生交流互动太多。
然而,几天后学生们的作业反馈打破了赵丹湘的美好想象。尽管课后及时采取了辅导、补救等措施,但学生后续听课明显有些吃力,难以跟上重庆八中主讲老师的节奏。“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两地学生的能力差异,还是学生不适应……”一连串的问号,让赵丹湘不停地反问自己。
对这块屏幕同样忧心的还有包含李阳富在内的威远中学的校领导。“那时候一开课,我们就会偷偷去教室外看他们的上课情况,一天要去好几次。”副校长王伟说,“我们也不断地跟学生了解情况,召集老师开会总结,探寻第二课堂更适宜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质疑声,让从教15年的赵丹湘一度迷茫,“从9月一直到10月,那一阶段应该是我们班上‘最黑暗的时光’。”
通过仔细观察,赵丹湘发现上课进度偏快是当前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根源就出在预习环节。”赵丹湘举例道,在进入一个新单元时,重庆八中的老师便会默认该章节单词同学们已进行自学,因此学生没有做好预习上起课来就会吃力,存在跟不上的问题。
和传统课堂不同,每周天晚上,重庆八中的老师会将下一周制作好的PPT、学案一并发给屏幕远端的老师们,并定期开展视频研讨、培训。在备课环节,“双师课堂”的老师们,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准备指导素材,还要反复观看重庆八中老师发来的PPT、学案,仔细琢磨主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每堂课的教学进度,标记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设计教学预案把控师生互动的节奏。
例如,什么时候设问,什么时候强调,什么时候增删内容……赵丹湘还结合同学实际以及重庆八中的教学安排,为同学们制定预习计划,把握每堂课的重点。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威远中学的学情,及时掌握第二课堂的教学情况,重庆八中派遣学习官进驻“双师课堂”。刘路路是去年9月新派驻的学习官,她除了负责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以及德育工作外,还会将同学们的学习问题、考试情况等反馈回去,同时重庆八中老师尝试调整授课方式、讲课速度和习题难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特别困难的章节,威远中学的老师们会灵活将课表调整为录播,并对录像进行分段。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没听懂,还可以重复回看,直至听懂。两地老师通过频繁的视频研讨和培训,不断磨合,共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威远中学学生的双师教学模式。
一个学年后,学校惊喜发现,“高中全日制同步双师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班级。
03
新一届两个“双师班”同步开课
川渝携手共绘教育蓝图
在“双师课堂”取得的初步成功实践下,威远中学看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潜力。去年9月,威远中学秋季学期开学,新一届两个“双师班”同步开课,招收学生约110名。
“在线上线下两位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高一学生甘露琪是“双师班”的一员,她表示,通过“双师课堂”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让她更加学会珍惜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这一年多来,‘双师课堂’带来的改变非常大。”李阳富感慨道,不只是屏幕远端的那些孩子,屏幕后的老师也在不断收获成长,“尤其在新高考背景下,重庆八中带给我们不少可学习、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针对‘双师课堂’,我们还参加了多场专题培训,进一步开拓了我们教师的视野,也学习了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双师班的不断实践,高一双师班班主任余霞也不断尝试着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如今我还将重庆八中的教学理念,带给我授课的其他班级,现在这些班级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双师课堂’不局限于知识传授,还包括管理体系、教师培养、评价体系等,我们期待能够实现一个教师带动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带动一个区域的优质成长。”李阳富表示,在“双师课堂”教室后面都摆放着两张空板凳,“我们鼓励所有青年教师和师培教师更多走进‘双师班’,与同学们一道学习优质教育课程。”
威远中学的“双师课堂”只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并进五年的一个缩影。据悉,川渝两地教育部门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先后召开7次联席会议,实施重要项目92个,24个市区(县)开展社区教育协同发展合作。
同时,川渝两地举办6个职教集团、4个职教联盟,覆盖两地662所职业院校;高校成立29个联盟,11对高校签署合作协议,65个学科开展学科共建;举办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微课大赛,“10+20”研训共同体辐射引领两地教研员、教师5000余人;两地高校互派访问学者,中小学100名教师互派交流,共建10个国家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举办3届川渝青年教师风采大赛、川渝师范生技能大赛……这一连串闪着光的数字,是川渝教育系统一步步为两地居民编织起的家门口的“幸福圈”。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杨璐绮
视频 | 李家俊
编辑 | 张潇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