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摄影 韦维
“天不亮就开始发货了。”揉了揉双眼,宋永科说,临近春节,订单越来越多。2025年1月的前半个月,宋永科任总经理的四川省邑川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实现南美白对虾(以下简称“白对虾”)出塘3万斤。
与此同时,乐山沐川县富新镇清凉村人陈国兵、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园门村人周元和雁江区丰裕镇人陈华,都在忙着清理虾塘。他们和宋永科一起,构成了四川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中坚力量。去年,这四位养虾大户出塘白对虾50多万斤,占全省25%以上。
过去的三年,地处内陆的四川加快摸索“海鲜陆养”新模式,实现白对虾产量的爆发式增长。从2022年几乎的忽略不计,到去年突破200余万斤,四川白对虾产业逐步受到业内关注。
四川省邑川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韦维 摄
动力:四川人每天吃掉20万斤,产能却集中在沿海地区
“产量年年攀升。”川内养殖大户中,雅安人宋永科是最早接触白对虾养殖的人。
2015年,宋永科在大邑县安仁镇流转200亩水面,探索白对虾露天养殖。花了7年时间完成技术积累后,2022年,宋永科斥资2000万元,在安仁镇五合社区建成了西南片区最大的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目前,基地占地29亩,拥有78个标准化养殖池,年设计产能50万斤。去年,实现出塘40多万斤。
其他三人起步不算早,但步伐也很快。2023年初,陈国兵、周元和陈华分别着手流转土地,建设露天虾塘。去年,三人实现出塘量已突破8万斤。预计今年,这三人的总出塘产量有望达到14万斤。
大户们给力,让四川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白对虾产量最大的内陆省份之一。那么四川人为何突然热衷养殖白对虾?
四川省邑川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韦维 摄
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军介绍,这首先与白对虾的特性有关。南美白对虾是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动物,又称白皮虾、白对虾。其特点是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
其次,作为全球知名的“减肥餐”主角之一,近年来在国内特别是四川的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对白对虾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业内估算,去年,四川每天要消费白对虾20万斤,且每年增速在5%左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国内白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山东、福建和海南。数据显示,2023年,这五个省(区)的白对虾年产量达到122万吨左右,占全国比重约八成。
这种产业布局,让四川养殖户们看到了商机。
“冰冻的白对虾,一斤要四五十块,实在是太贵了。”陈国兵算了一笔账:露天养殖白对虾,每亩年产量800—1200斤,地头价为24元/斤,“一年亩产值2万左右。”他说,这也是他选择回乡创业养殖白对虾的主要原因。
破局:技术积累不断成熟,逐步迈过“海鲜陆养”这道坎
“技术进步,是产量快速增长的主因。”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积累,白对虾养殖的“海鲜陆养”模式已经成熟,这为四川养殖户布局相关产业提供了契机。
1月6日上午,在完成全身消毒杀菌后,记者跟随宋永科走进了工厂化养殖基地内部。完全封闭的基地内气温足有27℃,水温也在25℃左右。宋永科说,作为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白对虾对水温要求极高。而这个温度,是他在安仁镇养殖期间反复验证后的白对虾最佳生长温度。
除了智能控制温度,工厂化养殖基地最为关注的,是水质。工厂化养殖基地通过使用海盐、海洋藻类和淡水按比例搭配,调配出最适宜白对虾养殖的“类海水”。除此之外,每个一分地大小(66.7平方米)养虾池面前,记者还见到了循环水处理、水体净化、增氧等设备。宋永科说,这个工厂化养殖基地的所有参数在2023年试产期间反复验证后,如今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条件下,工厂可以实现一年出塘白对虾6—8批,产量可达800—1200公斤,单位面积产量,是室外露天养殖的10倍以上。
四川省邑川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的养殖场。韦维 摄
露天养殖的技术要求也不低。曾在沿海地区“拜师学艺”的陈华说,露天养殖的最难一关,是让白对虾逐步适应淡水生活环境,实现“海鲜淡养”。
这意味着,从采购虾苗开始,就要每天对虾塘定时定量注入一定规模的淡水,直至虾苗适应淡水生长环境。“这个时间有三四十天,哪一天出问题都不行。”周元说,每天何时注入淡水、注入淡水温度如何控制、注入淡水量、注入后如何投食,都只能靠养殖者根据当地气候等条件一点点摸索。周元坦言,2023年,自己就因为注入淡水过多,“直接导致一个养殖池虾苗团灭。”
不过,只要渡过淡水的适应关,虾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类海水”养殖模式。“但由于是露天养殖,每年只能出塘两批,冬春季节水温不行,养不了。”周元说,在2023年的探索之后,他和大部分同行都已初步掌握了相关技术要点,为接下来的扩产增添了底气。
展望:产能有望保持高增长,但支撑配套体系等亟需完善
“我们计划在这搞二期项目。”1月6日中午,指着工厂化养殖基地附近的地块,宋永科透露了下一步计划:再次斥巨资,打造50亩工厂化白对虾养殖基地。三年后达到满产,仅四川省邑川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的白对虾出塘量就能达到120万斤。
而陈国兵、周元和陈华等人,也表达了接下来要继续扩产的意愿。
本土力量发力之外,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养殖企业也开始纷纷前来考察选址,计划落子四川。
“我们专门做四川市场十来年了,这几年明显感觉四川本土养殖企业在成长。”广西北海市养殖大户覃志远说,直面竞争的办法,就是缩减广西白对虾输往四川途中的品质下降、损耗和配送等成本。由此,他正计划在川选址,建设年产10万斤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
业内人士估算,随着四川本土企业的加速崛起和省外养殖企业的落子,全省白对虾年产量将迎来快速攀升期。预计到2025年,全省白对虾产量有望突破300万斤。
“但是,四川这边的配套体系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广东汕头市养殖大户陈宗连坦言,自己来川考察已有三次,但迟迟下不了投资建场的决心。
原因是,四川本地的海鲜预冷、储存和运输条件相对滞后。
“既然要在四川养,就要确保四川人能吃到活的白对虾,不然在四川设场的意义不大。”陈宗连坦言,自己看中的场址周边五公里范围内并无可用的冷链设施,“这意味着,我还要投资建一个冷库。”
此外,四川本土的水产金融支撑体系仍有待完善。例如,针对白对虾养殖户的险种、定灾理赔办法等都尚属空白。
“四川的白对虾养殖处于刚刚破题阶段,很多东西确实要提升完善。”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局正在调研摸排全省白对虾产业发展情况,以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全省白对虾产业加快健康发展。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乡村如何振兴?乡村振兴的出路在哪里?这三个年轻人给出了答案!乡村振兴靠科技,乡村振兴的路子在脚下,年轻人给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只要肯钻研就没有研究不成功的事情!
发展才是王道!
工厂化养殖太厉害了
四川智慧
舒服的很嘛
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