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24,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选举年”。
据统计,2024年全球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重要选举,覆盖40多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从经济角度估算,占全球GDP产值42%的国家在2024年选出了新领导人。
而看一场场选举的台前幕后,政党交替、政治暴力,阵营对抗、思潮碰撞,或意料之中,或不期而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映照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
(一)
回顾这一年的全球选举,大致能梳理出几个“最”。
其一,人数之最。在亚洲,日本、印度、印尼、巴基斯坦、韩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蒙古等都于2024年举行了全国性选举,覆盖人口总数达23亿,成为选举票数最多的地区。
其二,场次之最。2024年,非洲地区有超过20个国家举办了不同类型的选举,是选举场次最多的地区。其中,大多数国家的政权过渡平稳有序,但也有国家因选举发生了暴力冲突。
其三,影响力之最。2024年,世界范围内关注度最高的选举当属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共和党还赢得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
其四,政治力量变化之最。欧洲议会于6月初举行了大选,约3.6亿名选民参与了本届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此次选举是英国“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因此也被视为欧洲政治的“风向标”。选举结果表明,极右翼政党席位数扩大,欧洲整体的政治天平向右倾斜。
(二)
要论“超级选举年”的关键词,“政治极化”必然位列榜首。
英国保守党持续14年的执政终结;法国总统马克龙所倚仗的中间派失去国民议会相对多数地位;欧洲极右翼政党正在“开花结果”,欧洲进一步“右转”……选举结果反映西方政治风向之变:新自由主义退潮,民粹主义大行其道。
以改革英国党、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阵线为代表的右翼政党政治主张激进,在过去,此类政党受制于种种限制,执政机会并不多。但近几年,右翼民粹政党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赢得议会席位,背后一大根源是西方经济社会困境。
经济发展缓慢,国际竞争力下滑,移民带来社会问题。围绕种族、性别、移民、社会保障、枪支、堕胎权等问题的立场对立,加剧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极化或碎片化,撕裂日益成为西方世界的政治底色。
(三)
英国首相斯塔默直言:无论是“左转”还是“右转”,民众首先考虑的是“财富创造”和“经济稳定”。
疫情后全球物价上涨,许多国家都陷入经济发展困境,经济表现成为衡量和评估执政党的重要指标。“经济成绩单”不及格,执政党自然难以获得太多支持。据统计,2024年世界范围内的领导人选举中,产生了16次政党更替,占到领导人选举总次数的32%。
以德国为例,今年以来德国经济疲软,联邦政府在12月初将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0.3%下调至-0.2%,这意味着德国经济将连续第二年陷入衰退。曾经的欧洲经济火车头沦为“全球唯一负增长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多家德国公司被外国资本收购,欧洲最大车企大众集团关闭三家本土工厂、裁员数万人。这种情况下,德国朔尔茨政府在12月16日毫无悬念地未能通过联邦议院信任投票,德国将于明年2月23日举行议会选举。
而不能解决问题的“民主”,还会有多少人买账?有机构对31个代议制国家进行了调查,平均有54%的成年人不满本国的民主运作方式,不满情绪在过去三年中显著增加。
(四)
技术与社交网络对选举到底影响几何,也引人深思。
进入2024年之前,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不少组织机构都发布声明称,人工智能(AI)和“深度伪造”技术将深刻影响各国选举。不少专家也表示,民主进程面临着被AI破坏的风险。不过,现有事实显示AI似乎并没有像预想中的一样深刻改变选举结果。
其中,政策法规的及时出台,由此倒逼的科技公司自我约束,使得选举中的AI因素显著降低。以美国大选为例,美国16个州颁布了有关在竞选活动中使用AI的立法。联邦政府下属的选举援助委员会还发布了一份“AI工具包”,帮助选民更好地识别AI生成的内容。各大科技公司也签署了相关协议,旨在采取“合理措施”防止AI被用于破坏各地选举。
(五)
“撕裂”“混乱”“怨恨”“焦虑”……
“超级选举年”已经落幕,无论未来如何,各国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纷纷扰扰中,更多人也逐渐认清,“西式民主”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优先为资本服务的政党精英代表不了选民意愿,避重就轻的变革方案更无法“经世济民”。可以说,选举的结束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还可能是新的矛盾与争斗的开始。
和平与发展虽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但旧格局加速崩裂,新格局尚在孕育,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2025年的世界仍旧不会平静。而对立、极化之下做出的一些选择,大概率会在接下来一年、几年中结出更为复杂的“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郑海振;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
监制:刘昊
编辑:李俊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