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

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其位于佐治亚州的家中去世,终年100岁。这一消息不仅让美国人民深感悲痛,也引发中国人民的深切怀念。

“好人”二字,是大家对于卡特最常用的评价。《为什么不是最好?》(Why not the best?)是卡特在1975年出版的自传,当时他正准备竞选美国第三十九届总统。这句被他用来自勉的话被当作了自传的标题,来自美国海军上将海曼·乔治·里科弗对卡特的严肃提问,不仅被卡特用来时时反躬自省,更是为了让美国人“在建国两百周年之际”,用这个问题来激励自己的。两年之后,中国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中国人得以有更近的视角观察这位大洋彼岸的总统的成长与风格,也由此平添了几分好感。

在担任总统期间,卡特推动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外交政策。成功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结束两国之间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战争状态,为实现全面和平迈出关键一步。然而,卡特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民意支持率。1980年的选举中,卡特未能实现连任。仅仅4年的任期,他离开白宫。但在他卸任时,曾收到一块牌匾作为告别礼物,牌匾上引用托马斯·杰斐逊的一句话“在我执政期间,没有一个公民因战争之剑而流一滴血”,“想到这里,我感到欣慰”卡特回忆道。

卡特的高光时刻,与中国息息相关。在他任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是今天中文媒体圈集体怀念他的原因。这位生日与中国国庆节是同一天的总统在宣誓就职后不久,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坚定的决心,顶住国内外重重压力,与邓小平开启了一系列秘密谈判,重启了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中断的中美建交事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了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乒乓球外交等里程碑事件,中美终于在1979年1月正式建交。卡特自认为这是他生平“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正是因为这一历史性的决定,卡特也被称为“中美关系领路人”。同年,邓小平也应卡特邀请,正式访问美国,这次“改变中国、改变历史的9天”,结束了中美两国近30年的隔阂,开启了“蜜月期”。

中美建交,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穿透了冷战的阴霾,更照亮了国际关系的崭新篇章。可以说,这一历史性决定不仅改变了中美两国的命运,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人员往来和思想碰撞,推动全球产业链、贸易链的深度融合。卡特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卓越政治智慧和果敢决策力,赢得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广泛赞誉。他曾说,我认为从长远看来,美国人民会发现,与中国好好相处对我们自身的繁荣、我们自身的和平与美好生活至关重要。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中美关系的深刻洞察,也预示了中美两国未来合作的美好前景。

中美如何相处,既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乎世界前途命运。今天,中国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如何超越分歧、携手共进,共同为人类文明贡献力量,共同探寻两个大国在这个星球上的正确相处之道,卡特努力过,我们仍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