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达州频道 刘晓慧 杨迎 文/图/视频
12月23日,凌晨5点半,气温接近0摄氏度,当你还处于睡梦中时,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49路公交始发站内,几辆“赶场”公交专线并排而立,等待发车。
收拾车内卫生、开展车辆“三检”……公交车司机杨云波做好准备工作,随即将车辆缓缓驶出车站。
3分钟左右,到达第一站。远远望去,黑暗中的公交车站台上星星点点,附近菜农早早前来等候,他们背着背篓、挑着担子、推着推车,有序等候,已排起七八米的长队。
“六点钟准时出发,大家不要挤!”打开车门,杨云波一边提醒大家,一边上前接背篓、挪推车,不一会儿,车厢中间摆满了各式蔬菜。
一番“喧嚣”后,菜农们纷纷落座,车内气温渐渐上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家常。
“今天去城里卖红豆腐,然后就在儿子儿媳家住一晚,明天再回!”菜农邓庭美指着自制红豆腐,推荐起来,“这是老味道,真材实料,很干净,我们一家都在吃。”
今年80岁的邓庭美坚持赶场卖特色农副产品,每两天必要进城一趟。
有人问,这么大年纪为啥还要“折腾”?邓庭美则笑呵呵地说:“现在坐车方便,做点东西拿到街上卖,还能靠自己双手挣点钱,挺好的。”
为了能让蔬菜卖个好价钱,63岁的孙敦国选择到达城肖公庙批发市场售卖,而这趟“蔬菜专线”成为了他的不二选择。
“去年就开始种菜卖菜,每天坐这趟公交往返,下午回到家又开始准备第二天要卖的菜。”孙敦国介绍,今天准备了两大口袋豌豆尖。
肖公庙农贸市场是达州市老城区蔬果交易批发市场,“赶场”公交刚一进站,孙敦国还没下车,他的两大口袋豌豆尖就被一“抢”而空。
相较孙敦国,李德华卖菜之路稍显“曲折”。
“我要先坐半个小时车到公交站,再坐1个小时公交到紫杉公馆农产品临时摊区。”61岁的李德华用推车推着四大口袋红薯,凌晨三点多就起床,还没来得及吃饭便匆匆出门。
不止“赶场”公交,菜农进城如何更集中方便销售蔬果?今年6月底,达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达州主城区设置7个临时摊位点,针对自产自销农户免费开放。
凌晨7点左右,公交车到达紫杉公馆农产品临时摊区,在杨云波的帮助下,李德华将四口袋红薯运到临时摊区。找到空余摊位,他扯出一个白色蛇皮口袋铺平,倒出半袋红薯,归整码好,这便是他今天的“销售台”。
另一利好政策也深得菜农的心。2021年7月30日,达州市实施“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达州中心城区免费乘坐公交车”。
“乘坐‘赶场’公交的菜农大多已年满60岁,我们不计成本连接进城通道,能为菜农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是专设这趟惠民惠农公交的初衷。”达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国建介绍。
小背篓,大民生,为解决达州主城周边乡镇菜农“赶早”进城卖菜“乘车难”问题,达州市在微改革中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于2023年5月开行“赶场”公交。
针对达州主城区周边菜农的实际需求,达州公交公司在通川区蒲家镇、魏家镇以及达州高新区河市镇等城边乡镇设置上车点,专选空间大、底盘低的车型便于放置更多背篓、菜筐,方便菜农们穿梭于城乡之间。
据统计,2023年以来,达州市共开通“赶场”公交专线6条,日均开行12班次,累计营运4.5万公里,运送乘客10万人次。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