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12月23日,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蜂巢能源(成都)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的电芯产线有序运转,一批批储能、动力电芯从这里下线。不久后,这些“身材精悍”的叠片短刀电池将搭载于新能源汽车上。

“这是蜂巢能源在全球范围内投产用时最短的生产基地。”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区总经理刘维介绍,即将到来的2025年,他们还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带动上下游关键材料及零部件企业快速聚集,加快建成蜂巢能源西南总部。

项目落地、建设到投产、成链,“加速度”背后,企业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机遇。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川渝两省市正联合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4个“当家”产业。

从企业到园区,从“必答”到“抢答”,川渝正携手做大“蛋糕”,锻造产业“硬实力”。

成都东部新区核心区俯瞰。图片由成都东部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

从企业和园区

看合作如何越来越紧密

12月19日晚9点,物流车驶入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简称“瑞可达”),1000台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缆组件装载完毕后,将发往重庆、南京、合肥等地。最快的一趟,第二天一早便能抵达重庆长安的汽车工厂。

位于绵阳的瑞可达与重庆长安等整车生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配套协作关系。这个月,总经理秦刚已到重庆出差了两次,以便及时了解客户的技术需求。

瑞可达生产的高压线缆组件是新能源汽车的“动脉血管”,传输的是能量,技术要求高。2014年,企业落子绵阳,一是看好这里的连接器产业优势,二是看中离整车制造实力雄厚的重庆距离不远。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刘军 摄

“今年,我们与重庆长安的配套项目增多,配套金额同比增长约50%。”秦刚介绍,他们正加强研发,着力降本增效,希望继续提升配套规模,同时寻求与下游企业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赛道的更多合作。

正如他所说,川渝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以汽车产业为例,当前,川渝已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5家整车企业和超2000家配套商,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

200多公里外的达州市渠县经开区,几周前刚迎来一批来自重庆忠县的“客人”——忠县党政代表团。他们到此考察,是为了开拓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的思路。

渠县经开区已成功创建为中国西部服装服饰产业承接基地,建立起研发、设计、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生产的全产业链,今年前三季度轻纺产业产值约60亿元。当地以龙头企业牵引,加快产业集聚的模式,也可以在忠县产业发展上复制。

渠县经开区。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智能装备制造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两地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渠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与重庆大渡口区、忠县的合作不断深化,园区内旺鑫电子、钻铣数控等企业与重庆汽车、笔电等领域制造企业建立合作,渠县的黄花、辣椒、醋等也与重庆小面“牵手”,形成配套。

不止一家企业、一个园区。

广安岳池,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推进建设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重庆市荣昌高新区,由川渝合作共建的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近年来吸引不少在沿海从事相关产业的川渝商户“回巢”……

川渝产业协作共兴扎实推进,两地正协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高效分工、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共建先进制造业集群

看川渝如何做好“必答题”

12月24日,成都高新西区,成都奕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板级高密系统封测工厂机器不停运转。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公司实现板级高密FOMCM平台批量量产,成为中国大陆目前唯一具备板级高密FOMCM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

今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好消息不断。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正式点亮;中西部地区第一条国产8英寸碳化硅芯片生产线成功点亮,有望于明年进入批量生产……

项目量产进入“爬坡期”,产业也正向“世界级”迈进。

近年来,川渝两地共建优势产业链,联合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领域高质量协同共建实施方案,细分产业链图谱特征,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培育形成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3年,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产值17129.4亿元,同比增长1.8%。去年底,“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向“到2025年,集群主导产业规模突破2.2万亿元”发起冲击。

万亿级产业集群,不限于规模,更是能级的体现。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渝两地依托集群培育,积极推动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双边合作企业数量近千家。同时,加大产业链协同配套,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两地540余户电子信息企业互采互供,提供产品、服务510余项。

“在平台推动下,集群上下游协作配套率提升到50%左右,推动区域同质化竞争加速转向专业化协作。”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指出。

做好优势产业“必答题”,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川渝加速崛起。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建成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平台,共同发布成渝地区培育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地图,推动东方电机水轮发电机组、重庆ABB大型变压器等首台套产品在川渝应用。

汽车产业方面,共建高水平汽车研发、制造基地,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提质扩容,汽车年产量超300万辆。

开行于成渝“氢走廊”的49吨氢能源重卡。川观新闻资料图

消费品产业方面,推动川渝优质白酒、早茶红茶等特色消费品提质发展,联动打造柠檬金三角、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特色消费品集群营收规模达1.9万亿元。

12月,又一好消息传来——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正式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双方共商产业发展、共谋政策支持、共建合作平台、共创高水平服务体系。”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理事长蒲旭峰指出。

强强联合,迸发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蒲旭峰以区域合作的典型代表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生物医药企业,分子发现和概念验证在北京,中试承接在上海,产品产业化在重庆,同时和华西医院在临床试验方面也有合作。去年6月,智翔金泰在科创板上市,今年8月企业首个1类创新药上市,实现了发展加速度。

俯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郝飞 摄

从产业新赛道多点开花

看川渝如何解好“抢答题”

川渝两地的产业协作已遍地“开花”。今年来,成渝18条重点产业链图谱编制完成;川南渝西地区深化“大产业、细分工”,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川渝高竹新区初步形成以配套重庆汽车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产业新赛道上,川渝也不甘落后,多点“开花”。

12月19日,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攀枝花城建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多领域推动深层合作,共同推动项目落地。一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冉冉升起。

“自2010年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起,东方氢能已经完成氢制取、氢储运、氢加注、氢应用全产业链布局。”东方氢能产业研究员杨磊介绍,企业所属的东方电气集团作为四川省氢能链主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研发在川,转化在川,产业留川,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同步带动川渝两地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渝“氢走廊”发展。

杨磊口中的成渝“氢走廊”自2021年启动建设。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联合重庆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推动10余个县(市、区)开展氢车示范,两地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83辆,建成加氢站29座。

此外,川渝两地通过共建包括成渝“氢走廊”在内的“三条走廊”,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以整车龙头为引领,强化产业链配套和研发创新协作,携手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2月23日,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富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工人们正忙于朱雀三号运载火箭箭体舱段的装配工作。2018年,这家企业进入商业航天赛道,其制造的首个箭体部段,就是为重庆民营航天科技公司零壹空间作配套。

商业火箭制造只是一个缩影。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是领域内蓬勃兴起的新兴赛道,川渝有望携手“参赛”,确立领先身位。

今年3月,川渝协作开辟了全国首条跨省低空目视航线,同时签署川渝协作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合作备忘录,最大限度盘活毗邻地区空域资源。地域相接、空域相连,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飞行器在低空跨省“高速公路”上飞起来,低空制造产业也有望“热”起来。

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用于送外卖的无人机。李坤雨 摄

乘“双圈”之风,企业顺势向上。“我们将加强与川渝知名高校、先进同行等合作,加快技术研发节奏,打造拳头产品。”杨磊说,下一步,发力的重点仍然在“协作”,东方氢能将强化氢交通示范项目运营支撑,打造成渝氢高速线路。

比如,依托大功率燃料电池车用系统以及氢车高速路桥费减免政策,开发高速场景氢能车型,推进渝蓉高速、成渝环线高速、成资渝高速等高速干线场景应用;同时,推动配套建设制氢加氢站,优化完善成渝两地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