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2月17日,

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

第20届辽宁戏剧玫瑰奖

获奖作品展演在沈阳开演,

并首次以同步直播方式

邀约线上线下戏迷们共赏。

作为辽宁戏剧最高奖,

玫瑰奖评选从1990年起

已连办20届,

获奖者累计达519人次,

不仅见证了辽宁戏剧的繁荣与进步,

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

34年20届,

玫瑰奖到底给

辽宁戏剧留下了什么?

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何更好地用戏剧艺术

为时代发展助力、

为辽宁振兴赋能?

本报记者对话历届获奖者代表

及业内专家学者,

寻找答案。

现场

“新生代”表现抢眼,拿手好戏轮番上演

启示:玫瑰奖是培养高端戏剧人才的“蓄水池”

大幕拉开,好戏连台。展演现场星光灿烂:评剧《报花名》、京剧《谢瑶环》、儿童戏《封神之二郎神》、京胡演奏《夜深沉》、话剧《老酒馆》片段等节目接连上演,15位新晋玫瑰奖得主以精湛的演技、饱满的精神带来各自拿手好戏,唱响戏剧艺术之美。

“唱腔要有抑扬顿挫,保持情绪的连贯,把黛玉多愁善感的特点展现出来。”开场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关门弟子周丹还在悉心指导学生、沈阳评剧院青年演员何英男。

款款走到台前,站定。何英男一亮嗓便艳惊四座。旁人不知,她是强忍着尾椎骨断裂后的疼痛和克服感冒的不适,来完成这段细腻传神的表演的。观看直播的周丹长舒了一口气,“很稳,很好,是个好苗子!”她点评。

“唱戏先做人,我收学生先看人品。站在玫瑰奖展演的舞台上是一次重要的历练。打捞、培养、扶持基层院团有潜质的表演人才,是玫瑰奖设置的初衷之一。我是从这个平台走出来、后来又拿到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因此深有感触。”作为1995年第五届辽宁戏剧玫瑰奖获得者,此时看到自己培养的青年一代韩派艺术传人也摘得“玫瑰”,周丹甚是欣慰。

其实,展演活动的台前幕后都有历届玫瑰奖得主的身影,他们多已成长为各院团、各剧种的领军人物。总导演黑晓欧来自沈阳话剧团,是第18届玫瑰奖导演奖获得者。在他看来,玫瑰奖是一盏温暖的灯火,给行进在这条路上的戏剧人以温暖、以希望、以指引。

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田剑峰介绍,辽宁戏剧玫瑰奖始于1990年,是在李默然等老艺术家的倡导下创办的。

记者了解到,这个奖项创办的背后还藏着一段“李默然做广告”的往事。李默然次子李龙跃说:“父亲当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要筹办中国戏剧节,苦于缺少资金,在他的一位‘忘年交’的联络下,接洽上了某胃药品牌的老总,于是拍了广告。获得的15万元代言费全部用于戏剧节活动,这也开创了改革开放后文化名人为品牌做商业代言的先河。此举在当时一度引发轩然大波,我在家替父亲接到了近千封信,除了一封来自大学生的信是赞扬,其他都是不理解和指责。尽管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为了推动辽宁戏剧事业的发展,父亲又与该药企合作,筹措了5万元资金,牵头创办了辽宁戏剧玫瑰奖。”

李龙跃认为,辽宁省文艺界一批批青年艺术家通过玫瑰奖的平台崭露头角,绽放光彩。34年来,玫瑰奖对繁荣辽宁文艺事业、对青年戏剧人才的茁壮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因为父亲公正,没有私心,所以这个奖的含金量很高。这份公正来源于他本身的正直、对艺术的良心以及对戏剧的热爱。他始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深知戏剧事业的繁荣不是靠一代人完成的,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李龙跃说。

玫瑰奖如同戏剧人才的蓄水池,为辽宁戏剧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孙海英、车英、常东、周丹……记者拿到的历届玫瑰奖获奖者名单星光熠熠,其中不乏冯玉萍、宋国锋等捧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桂冠的大家。

“玫瑰奖对标的是梅花奖。李默然先生曾说,人才培养需要阶梯,想摘‘梅花’得先有培养尖端人才的园地。我们辽宁有‘玫瑰’,希望大家手持玫瑰的芬芳去梅园折桂。这就是玫瑰奖的意义。”8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编剧、原辽宁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创作部部长黑纪文讲道,“李默然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一直督促我们,一定要精心雕琢剧本,给演员提供最优秀的本子,让他们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艺术才华。我谨记这句话,为了打造溢满馨香的玫瑰园,孜孜不倦地创作。”

玫瑰奖的价值和意义不只体现在培养人才上,对戏剧的良性发展而言,也起到了设计师和领航者的作用。

戏剧人才梯队的建设和精品力作的打造非一蹴而就,因此,拥有一个高水平、体系化的平台和一套科学机制显得尤其重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冮强介绍,辽宁戏剧玫瑰奖是全省戏剧界的最高奖项,也是最权威的奖项。辽宁拥有众多的戏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大多是通过玫瑰奖走出辽宁、走向全国的。本届共有来自全省专业院团的15位中青年艺术工作者获此殊荣,他们深耕表演、导演、戏曲音乐等领域,经过激烈竞争和严格评审脱颖而出。其中“新生代”表现抢眼,获奖者平均年龄38岁,由此可见辽宁戏剧未来可期。

思考

如何把辽派戏剧风格进一步发扬光大

启示:以本土文化视角展现艺术追求,体现地域文化的精神建构

台下端庄秀气,台上器宇轩昂。37岁的大连京剧院女花脸演员任思媛亮出绝活,大小嗓转换游刃有余,一人演唱老生、青衣、花脸三个行当,顿时引起观众们一片惊呼和掌声:“见识到了,一赶三的深厚功力!”“这段《二进宫》唱得酣畅淋漓,不愧是京剧流量明星!”

任思媛告诉记者,为了演好花脸,她顶着光头度过了13岁到19岁最美好的少女时代。如今,坐拥37万“粉丝”的她每周坚持至少4场直播,并参加各种惠民演出。“把戏唱到戏迷们的家门口是我的夙愿。此番拿奖更是动力,我会一直走在创新传承传统戏曲的路上。”她说。

每一位获奖者背后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关乎执着和奋斗。袁月说:“为了演好小二郎神,我减重了20斤,用心去诠释每个角色是我的追求。”薛骏说:“作品得到观众认可,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杜超说:“塑造戏剧人物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有时甚至一度走不出来,把每个角色塑造得饱满立体是对艺术应有的态度,也是对观众的尊重。”林雨说:“热爱是件很酷的事。”姚亚端说:“好演员不怕重复,常演常新。”……获奖者们的感言里,饱含对戏剧的热爱。

玫瑰“辽”园, “新”欣向荣。一代代辽宁戏剧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崇高的艺术理想、清醒的使命担当书写时代、讴歌人民。玫瑰奖给辽宁文艺栽下满园的种子,洒下一片芬芳。随着观众审美品位的提高,观演形式和传播渠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适应观众的新需求,进而推动辽宁戏剧繁荣进步,辽宁戏剧人从没停止过思考。

“把独具韵味的辽派戏剧风格进一步发扬光大,需要评奖的载体,也需要市场的载体。所以玫瑰奖对打造浓郁地域特色的辽宁文化符号意义重大。我们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艺术专业人才,还要培养艺术的受众群体,让更多人走进剧场去感受戏剧魅力。”辽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安琳表示,辽宁大学的“默然话剧节”已连办7届,得到李默然家人的授权和辽宁人艺的支持,“当年老辽艺与辽大校园一路之隔,很多剧目是在辽大礼堂完成的合成,辽大学生是第一批观众。李默然先生也非常重视大学生们的现场反馈。我们举办‘默然话剧节’,一方面排演原创大戏,一方面向全校普及话剧艺术,达到美育的目的,收效颇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让艺术接受的过程更加顺畅,是艺术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命题。”

辽宁戏剧擅长以本土文化视角和地域审美取向来展现艺术追求,体现地域文化的精神建构。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毛琦告诉记者,以辽艺为代表的话剧逐步建立了业内公认的“黄钟大吕”,以开阖大气的“关东演剧学派”风格见长,与京派、海派鼎足而立,对内则引领了全省戏剧的整体创作。如果为辽宁戏剧寻找恰当的关键词,可以用主题的主旋律性、舞台呈现的大气恢宏、演剧样式的传统守正作为主要标签。从剧本创作到舞台二度呈现,经过长期不断的积累,辽宁戏剧在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入细致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她认为,“对有价值的本土文化给予舞台艺术的有机转换和充满新意的现代解读”是辽宁戏剧有识之士常议常新的话题。

黑纪文认为,辽宁戏剧创作总体以表现现实主义题材为主。“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绝不能空。呈现什么样的故事?这考验编剧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演员塑造人物的能力。观众不买账,那一定是创作者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和看戏的人融到一起,作品表达的东西观众没能接受。所以,创作者得和观众坐到一起,看剧中人物可信不可信、立不立得住。我们永远不要挑剔观众的审美,而应该去分析观众在想什么。”他表示,把准社会和时代的脉搏,不说假话、空话,遵循戏剧创作规律是基本准则。

冮强表示,站在脚下这片沃土上,省文联、省剧协将继续发挥玫瑰奖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宏阔的视野、饱蘸浓情的笔墨凸显中国气派、中国风度,讲好中国故事、辽宁故事,谱写振兴豪情,在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的奋进中贡献辽宁戏剧人的力量。(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吴丹

编辑:王思雨  检校:赵琢

责编:王德坤 辛垚  审核:李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