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兵
系统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其核心在于揭示系统内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来提升整体功能。在中高职院校协同发展的语境下,系统论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即视高职与中职教育为职业教育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其协同发展需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等。通过构建高效的协同机制,促进两个子系统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改革总体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为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就如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作出部署,明确“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改革总体思路。“一体”重在依据国家对各省份及各重大经济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则是基于地级行政区在统筹职教改革方面与省级政府相比更直接有力,在配置职教资源方面与县级政府相比更集中有效的特点,通过调动政府、行业企业各方面积极性,打造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解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度不够的问题;基于重大行业是国民经济命脉,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头部企业是国民经济“压舱石”的现实,通过以产业、企业需求为牵引,打造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解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五重点”在于助力职业教育自立自强,重点抓好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等工作。由此可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主体责任在各省份和重大经济功能区,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主体责任更多的是在地级行政区,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主体责任更多的是在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头部企业,职业教育学校是其中必有的教育方面的牵头单位。
在全国范围内,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占高职院校总数的30%左右,地方政府举办的则占约70%,而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包括技工校和中专等)则由县级政府举办。因而,地方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必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区域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在这种背景下,中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就成为教育体系内部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成为地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高职院校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将系统思维应用于中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管理的条块分割、层级分化,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跨县域、跨层级流动,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共同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在不同层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中高职院校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多维度的挑战与困境,主要体现在:地级行政区政府在中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上缺乏整体的布局规划,导致中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地级行政区政府在统筹资源上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导致优质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中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统一规划与市场需求调研,导致专业设置的重复与同质化现象严重;中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与开设上缺乏沟通和衔接,导致同类专业的中高职学生学习课程出现缺位或错位;在教材开发与使用上缺乏系统一致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系列性和层次性不够;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缺乏整体统筹意识,导致中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无法统筹使用;部分地级行政区政府、县级政府和中高职院校在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缺乏一盘棋思维,导致区域内基地遍地开花且低效。凡此种种,皆是由于各相关主体间缺乏统筹协调和系统协同所致。因此,需要各主体特别是中高职院校充分运用系统论的原理,通过构建系统高效的协同机制,将区域内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依据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彼此共同与行业企业开放,形成中高职院校统一的教学组织,突破独自发展和协同不足的困境。
深度整合促进中高职院校协同发展
针对问题与挑战,基于系统思维,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统筹规划设计。构建协同发展的系统框架。地级行政区政府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龄人口现状,创新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构建协同发展的系统框架,统筹规划中高职院校布局,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统筹专业设置。优化协同发展的专业布局。地级行政区经济、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共同对地方产业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制定统一的专业设置规划,系统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布局,提高专业匹配的针对性。
统筹课程开设。建立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根据企业不同岗位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形成企业与中高职院校课程联动开发机制,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企业规范高度一致。
统筹教材使用。开发协同发展的教材系列。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协作开发教材,将企业培训教材、操作手册等转化为专业教材和实训指导用书,开发更多的项目化、模块化、数字化教材,将中高职院校类似专业的教材系列化。
统筹师资培育。建设协同发展的师资队伍。根据不同产业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系统规划中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师标准,通过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锻炼、校企双向互聘等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引进企业技能大师从事技术教学,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统筹基地建设。打造协同发展的基地群落。根据产业企业的区域分布,统筹规划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在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操作系统和模拟平台基础上,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市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平台群落。
【作者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地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SCJG20A043)阶段性成果】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8上善若水8 2024-12-14
统筹教育发展
唐利华--石洞沟煤业 2024-12-14
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