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会议公布了这次普查重新找回的10个曾宣布灭绝的畜禽品种资源,其中便有四川豪杆嘴型内江猪(以下简称“伍隍猪”)。1999年,当时的农业农村部宣布豪杆嘴型内江猪等4个猪品种资源已经灭绝。然而,20多年来,科研院校、地方政府、企业均未放弃伍隍猪,而是携手形成合力,将这只四川土猪拉回大众视野,并助力其成功进入国家级新品种资源序列。
伍隍猪。受访者供图
那么,伍隍猪是如何失而复得的?当前保护情况怎样?未来发展重点有哪些?12月11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行业主管部门、农业专家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为读者解析保卫伍隍猪背后的故事。
★10余年持续选育
种群稳定在2800余头
伍隍猪核心产区在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因嘴筒细长微翘以“豪杆嘴”的称谓而闻名。资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伍隍猪曾经的消亡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来讲,2000年资阳市撤地建市后,伍隍猪没有被作为独立品种资源加以保护;从外因来看,国外进口的“洋猪”严重挤压了伍隍猪生存空间。很长一段时间内,伍隍猪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仅资阳当地零星农户有养殖。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阳市农业农村局意识到,地方猪品种是不可再生的重要遗传资源,是生猪种业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2012年,资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主动联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朱励,希望与其团队合作成立联合工作组启动重新寻找和保护伍隍猪的工作。四川永鑫农牧集团董事长李永红是资阳本地人,又一直从事畜牧行业,对伍隍猪的消失感到惋惜。为此,他也积极加入进来。
至此,由企业、高校和基层畜牧农技人员联合组建的“寻猪队”成立了。10多人的队伍深入伍隍镇的偏远乡村进行拉网式排查,历经近一年时间终于筛选出了150余头具有豪杆嘴型内江猪品种特征的疑似群体。
资阳市伍隍猪保种基地。受访者供图
但这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朱砺团队利用现有的伍隍猪,在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组建了保种场。10余年来,该团队与资阳市农业农村局、雁江区农业农村局、四川永鑫农牧集团紧密携手持续开展了伍隍猪保种群体提纯复壮、品种遗传进化路径等基础性研究工作,还运用基因芯片等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种质资源鉴定。通过各方的持续努力,伍隍猪慢慢“活”过来了。目前,资阳全市伍隍猪存栏量约有2800余头。
★重新焕发生机
未来将走产业化道路
2021年3月,我国启动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将伍隍猪等曾宣布灭绝的品种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农业大学、资阳市农业农村局、雁江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最终将伍隍猪确定为曾宣布灭绝的豪杆嘴型内江猪。这次发布会被“点名”,又将伍隍猪推向了全国。
在资阳市雁江区康乐中路,一家名为“永鑫易厨”的店铺,成为当地市民选购正宗伍隍猪肉的好去处。这是四川永鑫农牧集团开设的伍隍猪肉直营店。在资阳境内,共有10家这样的门店。朱砺、李永红等看来,今后必须走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发展路径,伍隍猪才能有生命力、有市场。
任何一个地方畜禽品种,都需要积极拥抱市场,才能焕发生机。去年,资阳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并发布了伍隍猪地方标准,有力推动了伍隍猪保种群体的规模化、饲养管理的标准化、商品群体的市场化,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在做好纯种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品种改良。”资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资阳已建好了3个伍隍猪育种场,在保留其原有的风味基础上,通过提高瘦肉率、料肉比等提升市场竞争力。朱砺也透露,将持续开展伍隍猪的配套系研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川永鑫农牧集团是资阳本土唯一一家从事伍隍猪养殖、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还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群众一起养猪。但受饲养周期等因素影响,伍隍猪肉比一般猪肉均价高8元左右,市场接受度相对较低。明年,四川永鑫农牧集团计划进军成都市场。“我们还要在品牌宣传上发力,提升群众认可度、接受度。”李永红说,这条路还很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