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达州市将流动党员的组织建设由县级层面上升到全市层面,构建起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流动党员党委、流动党员党支部分级负责的模式,把流动党员始终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汇“流”聚力 心有归处

文/雷滨源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瑾

达州市驻苏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供图/受访者

“我们发挥‘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达州市大竹县法律援助中心驻广东工作站的作用,协助乡友追回欠薪和补偿款超亿元……”10月20日,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黄贝岭社区村民活动广场,一场以“建强流动党员之家,提升管理服务质效”为主题的“书记龙门阵”坝坝会举行。

今年以来,这样深入的交流与分享已经在达州市各流动党员党组织间开展了数次。为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与堵点,达州市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建立16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并选派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通过健全工作体系、创新方法载体、搭建服务平台等,抓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锻造充满活力的先锋力量。

聚焦“谁来抓”——

以市级统筹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地处秦巴山片区的达州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在省外务工经商人员146万余名、省外流动党员1.7万余名。

早在2007年,达州市就探索以组织建设为抓手解决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突出问题,在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辖区成立全国第一个“同乡村”流动党员党支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流动党员工作陆续出现一些新问题,如原有部分县(区)建立的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体制不顺、党组织覆盖面不够、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缺乏统筹等。

如何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在广泛调研、深入摸底的基础上,达州市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全市资源力量,将流动党员的组织建设由县级层面上升到全市层面,构建起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流动党员党委、流动党员党支部分级负责的流动党员发展模式。

今年4月,《中共达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规范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规定设立达州市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流动党员党委,并整合作用发挥不明显的34个县级流动党员党组织,在辖区内达州籍农民工超过3万人或农民工党员超过200人的地级以上城市建立党组织,进一步健全驻外流动党组织组织体系,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市委组织部设党员教育管理科统筹协调,各县(市、区)负责具体组织筹建。”达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理顺市县工作机制、做好经费保障的同时,达州尤其重视党组织人才配备,“按照‘讲政治、业务精’的干部画像,我们在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中选派16名流动党员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专人负责党支部日常党建工作,确保举措贯彻落地、党组织规范运行。”

冷中权正是其一。跨越1500余公里从大竹县来到东莞市担任达州市驻东莞流动党员第三党支部专职副书记,身份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距离的挑战,更是身上挑起的“担子”。“根据考核细则,我们要因地制宜逐步探索,扎实做好流动党员摸排、活动阵地建设等工作。”冷中权说。

5月31日,通过视频连线,达州市驻长三角、珠三角2个流动党员党委,16个实体化运行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步完成揭牌。

建好组织、党员归队。几个月来,各地流动党员党支部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专项行动,通过“全面核查、组织联找、党员互找、乡友帮找”等开展拉网式摸排,精准掌握流动党员流向、从业情况、返乡创业意愿、担任村干部意愿,推动首批4000余名流动党员亮身份并纳入流动党员党组织管理。

破解“管理难”——

以资源整合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流动党员分布散、流动快、工作时间零散,如何做好管理?近日,记者走进达州市驻苏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寻找解法。

“我们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延伸服务’的理念,推动党支部实现资源‘相加’、要素‘相融’。”达州市驻苏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副书记余治琴告诉记者,在开江县委组织部的支持帮助下,党支部立足农民工党员的实际需求,整合县级人社、工会、民政、妇联等部门资源,在党支部挂牌成立法律援助联络站、开江县驻江苏省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站、开江县智力支乡分会,打造集学习培训、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30余项功能于一体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切实解决农民工党员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苏州务工的渠县涌兴镇平安社区居民刘小伟是受益者之一。今年初,党支部了解到他的现实困难后,不仅指派党员“一对一”联系帮扶,还对接资源,介绍他前往常州市常蒸蒸发器有限公司上班。刘小伟说:“党支部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而在距离100公里外的上海,针对流动党员时间不定、地点分散、需求各异的实际,达州市驻上海流动党员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探索建起线上线下双轨课堂。线上,依托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领学、线上打卡等方式,每日推送党的基础知识、劳动技能等“学习包”;线下,以地缘为划分,轮换片区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优化学习方式,主动送学送教上门。

为解决流入地“管不好”、流出地“管不到”等问题,开江县与苏州市吴中区、舟山市普陀区创新举措,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合作共建协议》,建立“流出地延伸管理、流入地属地管理、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联系与共同管理”机制,打通“两地服务”双向通道。

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既需要汇聚资源,也离不开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着眼党组织和农民工党员供需两端,各党支部不遗余力展开探索——

为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学”,达州市驻东莞第三流动党员党支部以“地域相近”为原则,将辖区内流动党员划分为若干微单元,引导流动党员利用空闲时间开展结伴式学习,就近就便推动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

达州和舟山联合实施“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围绕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解决在外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达州籍优秀农民工冯顺莉的孩子因此顺利入学,今年达州市驻舟山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后,她第一时间递交入党申请书,她说:“党组织一直温暖着我们,我也想加入党组织为大家做好服务。”

突出“作用发挥”——

 以平台搭建汇聚家乡发展新动力

“李奶奶早,这次头发剪到哪里呀……”11月9日一早,居住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的开江籍流动党员蒋小红来到附近的敬老院,拉出板凳、拿出剪刀,开始为老人理发。

多年来,坚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的蒋小红早已是邻里间的“熟面孔”。面对大家的感谢,他总是摆摆手,说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今年,达州市驻杭州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他被选为党支部委员,他说今后会继续组织流动党员在社区服务、风险排查、纠纷调解等活动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

向上对接、向下牵线,作为流动党员开展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各地党组织还助力流动党员“走出去”建设他乡、“引回来”反哺家乡。

位于渠县渠江镇背街86号的四川渔之粮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家专门做鱼苗孵化、商品成鱼养殖的企业,年产值达400万元,带动周边多名村民就业。公司的负责人代晓双,就是达州市驻深圳第三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回引的返乡创业人才。

“家乡一直关心着我们,我们也希望能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但是常年在外,我对家乡的情况不够了解。”代晓双告诉记者,正是流动党员党支部常态化在人才联谊会、双向洽谈会等各类活动中宣传家乡发展机遇及创业优惠政策,让他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发展优势,他才能打消顾虑、回乡创业。

汇“流”聚力,代晓双只是一个缩影。为了充分调动流动党员人脉资源,达州市在上海、深圳等15个城市建立“双招双引”工作站,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双招双引”中的桥头堡作用,选聘流动党员担任“双招双引”特聘专员,链接招商引资及人才资源,积极宣传政策机遇、产业规划和项目建设,吸引更多项目和资金落户达州。

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养三年行动,把流动党员和优秀农民工列为村级后备力量,并针对性加强培养;开展外出务工人员专项回引招聘工作,回引一批高级技工等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以党组织为支点,达州搭建起政治引领、服务引导、政策引路、发展引航的流动党员(优秀农民工)招商引资、回乡任职、返乡创业平台,让人才回引、资金回流、项目回归。据了解,今年以来,达州市已累计回引30余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136名优秀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作者单位/雷滨源 中共达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