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资组轩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艾婧
又到橙黄橘绿时,雁江27万亩柑橘挂满枝头;鸟鸣桑叶间,乐至以蚕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上天”又“入地”,安岳柠檬搭乘卫星完成航天育种之旅……资阳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挖掘乡村产业多元价值,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档加速”。
乐至县东山镇现代蚕桑产业园。供图/东山镇
眼下,资阳市雁江区六石包村迎来柑橘丰收,一个个“金果子”在山间“遍地开花”,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璀璨“明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也从4年前的12万元增长至70万元。“我们投资10万元新建提灌站一处,投资15万元新建管网一千多米,投资7万元新建路灯百余盏……村民们出行越来越便利、‘荷包’也越来越鼓,许多之前想做却没钱做的事,正在一项项变为现实。”村党支部书记鄢庆伟欣喜地说道。
近年来,资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立足“资山、资水、资味”等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书记领办、头雁培育、党员帮带、人才强村、项目攻坚等“五大行动”,谋深找准发展路子,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用好用活中省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扎实推动柠檬、柑橘、蚕桑等特色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做优做强“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发展靠啥?
回引能人,念好“土”字诀
“家人们,这是王大爷家种的‘通贤柚’。来,我先划开给大家看看……”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党支部书记关祖苹,每天都会通过抖音直播平台推荐销售本地的土特产。
5年前,通贤镇党委了解到关祖苹在成都自主创业,又是高校农学专业毕业,于是主动联系回引、帮带培育,帮助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关祖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书记”。通过直播带货,通贤柚、土鸡蛋等农副产品从川中丘陵小山村销往全国大市场,有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资阳市又启动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育计划三年行动,主要聚焦生产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等人才,打出“乡情牌+政策牌”,重点回引培养一批乡村“新农人”、乡村CEO、乡村巧匠人、乡村主理人,储备、培育、用好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头雁队伍,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积蓄“源头活水”。
除了把“头雁”育强,资阳市还注重推动人才技术下乡。
近段时间,正是第五批秋蚕茧收获的季节,而乐至县东乐村的秋蚕已进入第六批第四龄。“这得益于本地企业红旗丝绸带来的‘小蚕共育’技术。”大建桑蚕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益刚说。
种桑养蚕在乐至县历史悠久,但小蚕成活率低的问题,多年来困扰着蚕农,影响着蚕桑产业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资阳市组织涉农企业与村开展党建联建共建,选派由农技员、企业骨干等力量组建的“产业服务团”,全程提供“保姆式”技术支持、管理服务。东乐村党总支就是依托红旗丝绸企业提供的人才技术指导,将在“小蚕共育”模式下育出的体健量足“蚕宝宝”分发给蚕农,蚕农领回去后,只需喂养20天左右就可以结茧,有力促进了蚕农增收。
资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资阳将始终紧盯产业兴旺这一目标,以提升致富带富能力为重点,分类建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全覆盖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落实导师帮带,开展实践锻炼,以人才“引擎”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优势在哪?
抱团发展,打好“特”字牌
最近,天天都有满载柠檬的货车从安岳县隆恩村驶向全国各地。“按这样的进度,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要翻番。”隆恩村党支部书记刘艳英在心里算了算账,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安岳是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为了把“小柠檬”做成“大文章”,隆恩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集体经济强村公司,依托产业集群优势,联合新回、燕桥、白坪等毗邻村庄,因势利导连片发展柠檬种植和乡村旅游,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连片抱团,做大农村集体经济“蛋糕”。资阳市锚定这个目标,先后争取中省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311个,通过扶持村积累的资金、集合的技术、积聚的人才,联合周边村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所得收益各村共同享有,农民也从中获益。如今的安岳柠檬,成为“蜜雪冰城”定点供应货源;柠檬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涌现。
类似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于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百花村等羊叉河沿线村庄。
花香满径、老宅新生,位于百花村的“林涧小院”,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虽然天气渐凉,但村里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这得益于旧居村的陈毅故里景区带来的人流辐射。”百花村党支部书记陈俊介绍,旧居村是陈毅元帅的故乡,而百花村与之相邻。近年来,以旧居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为契机,劳动镇整合资源,构建“一核、一带、三区”空间布局,即以旧居村陈毅故里景区为红色旅游“核心”,串联起百花村、庙山村等村打造羊叉河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结合乡村特色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体验区、乡村度假休闲康养区、现代农业生态发展区,打破单个村庄的界限,形成互补格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起更多“化学反应”。
在美丽乡村“组团出道”的带动下,百花村紧抓农文旅融合发展机会,引入四川知所旅游公司合作运营“林涧小院”,为红色研学、会务培训等提供服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5万元左右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资阳市实行“强村”“弱村”分类管理,每村明确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县级部门(国企)帮扶、1名乡镇班子成员包点,指导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项目、协调解决发展难题,让乡土资源更具地域特色、形成产业集群。
如何出彩?
创优品牌,奏响“产”字歌
“用报花厅水库的优质水源灌溉,种出的稻米质量上乘,我们便以‘报花厅’为名,走稻米产加销之路,注册形成‘报花厅大米’商标,很多超市、学校以及城里人慕名而来大量采购。”安岳县玉石村党总支书记龙贵介绍。
做好“土特产”文章,不仅要从“特”字上发力,还要依托农村特色资源,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在这方面,资阳市有着清晰的“路线图”:以县(区)为单位梳理“土特产”项目清单,建立“资味+”土特产品牌体系,通过举办投资推介会、项目恳谈会、招商座谈会,以及在资阳农交所公开挂牌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同时,统筹整合县域电商中心、电商行业党委、行业商会协会,建立“地方好物库、直播人才库、网上企业库”,每年组织一批产品参加各类农博会、展销会、对接会等活动,着力提升农特产品影响力、知名度。
在乐至县独柏村,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先后开垦撂荒地120亩,种植优质玉米高粱,依托独柏村传统古法酿酒技术,创办“柏粮酒坊”,将玉米和高粱进行深加工,酿造独具特色的白酒——“柏粮液”;雁江区春天沟村与四川省农科院“牵手”,立足本土红薯优势,共同研发新型薯类产品,注册“蜀色薯香”“清水凤尖”等商标,带动群众人均增收800余元;乐至县福乐社区组织年轻骨干党员发展枇杷、梨子等带富致富项目200余亩,打造出远近闻名的福乐苹果梨,举办福乐“梨花节”;临空经济区仁里村挂牌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0.5亩,打造虚拟特产——“DNβ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吸引“游民”化身“新村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营收60万元以上……
如今,在资阳,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品牌“飘”向省内外,焕发着生机活力,释放出致富希望。今年上半年,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1%,新增4个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集体。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