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书画下乡”已经不仅是简单地赠送书画作品了,而是以艺术为媒的“双向奔赴”。

在以“下乡”的形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过程中,大家明显感受到,群众获取文化服务的主动性更高了。

▲ “三下乡”活动中的杂技表演

“以前是‘老师,您看着写’,是我们写啥群众就要啥;现在多是‘命题作文’,比如祝寿贺喜类的、生意兴隆类的,以及各类人生信条或格言。”参加“三下乡”活动多年的陕西书学院副院长唐永平,近日在谈及感受和变化时说,如今“书画下乡”已经不仅是简单地赠送书画作品了,而是以艺术为媒的“双向奔赴”。

不久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主办的2024年全国暨陕西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金石村举行。活动以“文化惠民、科技兴农、卫生强民”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将文化、科技、卫生服务送到基层,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省内文艺名家、专业院团演员和群文工作者等160余人组成文艺演出团队,将包含歌曲、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类型在内的10个节目送到群众身边。来自陕西书学院、陕西国画院、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200余幅书法作品和画作全部无偿赠送给村民群众。在以“下乡”的形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过程中,大家明显感受到,群众获取文化服务的主动性更高了。

唐永平介绍,活动正式开始前,就有素未谋面的当地书画爱好者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现场。他们不为求字求画,而是想让远道而来的艺术家给自己的习作提意见,指导今后的创作。

“把优质资源带给基层群众,让文化成果惠民润心。”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次“三下乡”文艺演出精心挑选演出节目,既有全国和全省文艺比赛的获奖节目,也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节目。比如,开场舞《最美的中国》曾荣获2023年全国广场舞大会优秀广场舞团队奖,广场舞《汉江的节日》在2024陕西省广场舞大赛上获得二等奖,舞蹈《霓裳羽衣舞》在第六届陕西舞蹈荷花奖评选中获得表演二等奖;由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表演的杂技《肩上芭蕾》不仅登上过央视春晚,依其技巧新编创的节目《花木兰》还荣获了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奖。

舞台上,活力四射的舞姿、优美动听的歌声、惊险唯美的杂技以及地域特色浓郁的陕南陕北民歌等,艺术地呈现出三秦大地上秀丽的地域风光、多彩的民族民俗特色。“节目都好精彩,让我们大饱眼福。《郎在对门唱山歌》这样的陕南民歌,由歌唱家唱出来感觉更大气、更有味道,让人听了还想听。”家住蒿坪镇的一位观众说。

除文艺演出外,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及直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现场通过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并向群众赠发了陕西文旅惠民卡以及1000余种书刊。陕西省图书馆不但把雕版印刷特色体验带到现场,推介展示图书馆文创产品,还为群众免费办理数字资源证,推广数字资源。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开展20多年来,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陕西各地多年来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系列公共文化活动,把优质文化资源不断输向基层,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三秦大地,根植在群众心里。

10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通知,公布了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项目,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戏曲进乡村“好日子唱着过”、宝鸡市纳凉晚会、“铜川有戏”戏曲展演、渭南市正月里·新春文化大庙会、宝塔山下唱民歌等40个项目入选。这些项目都是连续开展3年以上、有较大影响力且未来将会继续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把优质文化资源持续带到基层一线的作用。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各直属单位将把集中示范活动与常态化、制度化保障结合起来,让优质文化服务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为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文化之力。”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围绕“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优化活动流程、丰富活动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做好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项目的实施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