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丹
“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小孩托管问题也解决了,上班带娃两不误。”美姑县乐美扶贫工厂11月新入职的工人吉克阿牛对新工作很满意。这家工厂是为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而建设的一座现代化运动用品生产基地。目前,工厂有职工893人,其中妇女682人。
促进妇女就业增收是推动落实妇女关爱和素质提升的重要工作之一。2021年,全国妇联、四川省委省政府、凉山州委州政府聚焦推进凉山州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妇女儿童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深化“学前学普”行动等,在凉山州开展“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深化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关爱支持妇女儿童发展,帮助群众提升文明素养、提振精神面貌。
3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妇联靠前指挥、真帮实扶,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省妇联、凉山州妇联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走深走实,40多万名妇女儿童受益。
树新风 凉山建设“洁美家庭”108.9万余户
“我搬下了山、住进了新房子,还学习彝绣,在家就能挣钱,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11月18日,在凉山州召开的“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总结大会上,“洁美家庭”代表、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居民古比金牛深有感触,由衷赞叹。
昭觉县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参加歌唱比赛。四川省妇联供图
古比金牛的好日子,与“三年行动”息息相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凉山州开展“三年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人才、资金保障。凉山州建立了包括领导联系机制、协同联动机制等一系列较健全的工作机制,并将“三年行动”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加强督导。
与此同时,全国妇联先后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派驻12批小分队、63人扎根凉山蹲点调研、真帮实扶,实施“两癌救助”“母亲健康包”“青春期课堂”等40多个关爱项目,惠及凉山近10万名妇女儿童。四川省妇联联合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省直部门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妇女关爱和素质提升、儿童教育关爱、重大传染病防治、学普用普五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关爱特殊困境母亲、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春蕾计划”、“关爱‘39’·一同行动”等20项具体工作。
3年来,“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凉山州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展现了新风貌、妇女关爱和素质提升取得新突破、儿童教育关爱有了新作为、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新成效、“学普用普”达到新目标。截至目前,凉山州建设新风超市718个、家庭工作示范点109个,服务群众32万人次,对27.84万名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建设“洁美家庭”108.9万余户,学普儿童普通话合格率整体提升到97.96%,45岁以下妇女普遍能听、会说普通话,全州40多万名妇女儿童从中受益。
促振兴,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
在凉山州,当地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家园的妇女撑起了“半边天”。
“为‘爱购凉山’绣一双袜子15元,绣一条围巾25元。”来自喜德县彝欣社区的阿的几几参加彝绣培训后,每月能绣出超过3000元的收入,还从小学徒成长为培训老师、合作社负责人,带领绣娘们“背着娃娃绣着花,提升自己又养家”。甘洛县1700多名妇女通过销售刺绣工艺品创收2500多万元,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
喜德县向荣中学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彝绣。李丹摄
为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妇女全面发展,“三年行动”大力推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方式,通过开办彝绣技艺培训班、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让成千上万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以彝绣产业为例,凉山州绣娘人数超过了2.5万名,全州已建立彝绣专业合作社7个、培育彝绣龙头企业5个。当地举办彝(藏)绣、种养、家政等创业就业技能培训402期,2.37万名妇女参加。扶持龙头企业、彝绣合作社,大型聚居点3800余名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在破除陈规陋习,涵养良好家教家风,倡扬文明新风方面,凉山州妇女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年行动”,彝族姐妹们既学了文化、又长了见识,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参加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积极主动。通过“三年行动”,广大群众建设“洁美家庭”、涵养科学家教、弘扬优良家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个个彝家山村,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正在逐渐形成。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邛海康旅康养民宿女业主连续三年参加培训,也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
妇女儿童受益
真帮实扶,
树新风,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