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逐渐落下帷幕。
不用抢单,优惠仍在继续;拉长战线,销量依旧夺目。数据显示,今年“双11”各大平台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11日当天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7.01亿件,同比增长9.7%,创下16年来新高。看热点,传统持续发力。某平台7000余个服饰品牌成交同比增长翻倍,30个品牌电子产品商品交易总额破亿,面部护肤和彩妆香水赛道销售额增速超30%。看模式,战线拉得更长。各大平台早在10月中上旬便提前预热,让购物节“超长待机”。而大批直播间订单量暴涨,更彰显了多元平台参与带来的活力。看政策,利好更加实惠。与以往促销“过了这村没这店”不同,今年“双11”优惠期大幅延长,很多平台还推出“价格保护”退差价。此外,各地“以旧换新”补贴与电商平台叠加优惠,门店与网店呼应配合,以优质服务、精准优惠带动消费。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第一产业智慧物流园区,800余台分拣“小黄人”机器人在精准配送各类服饰。图片来源:新华社今年是“双11”走过的第16个年头。“双11”创造了网络电商的销售奇迹,也见证了消费心态和模式的不断变化。随着消费渠道的不断拓展、优惠举措的频繁推出,特定购物节带来的新鲜感和话题度有所下降。而“双11”也随之从“冲刺跑”变为“耐力赛”,消费者心态从“激动兴奋”向“理性平和”转变。有观点认为,网络购物节完成了使命,应逐步淡出。事实上,延长购物节,为头部商家之外的中小商户提供了展示空间,为商品触达更多顾客创造条件;告别“名人效应”“促销狂欢”,不断调整运营模式、优化顾客服务、降低商家成本,让“准头”取代“噱头”,更是平台企业练好“内功”、适应变化的体现。这些年我们也看到,无论是流量多么大的带货达人,一旦失去诚信经营这个根本,就难免要翻车,被流量彻底反噬。说到底,不管平台、商家还是达人,只有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诚心实意经营,才能行得稳健、走得长远。网络购物节未来何去何从,取决于广大平台企业能否恪守正道,充分利用技术、流量、数据优势“自我驱动”,向着更高品质、更好服务努力。也期待监管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以“天天315”保障“月月双11”,让企业大显身手,让群众放心下单。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内需不振,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强。在此背景下,“双11”等不仅还未完成使命,反而能发挥更大作用。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迫切需要各方共同总结网络购物节经验,破题“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