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近日,“川越未来”第二届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交流活动在成都举行。以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交流为主题,活动吸引来自四川、浙江、北京、江苏等全国多地的戏曲研究专家参与。而在专家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小戏”这个关键词被频频提及。
在小戏的发展上凝聚更多力量,成为会上的共识。而在全国舞台,小戏不仅得到各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迎来高规格的展演活动。今年10月,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在湖南长沙举行。这是首次由文旅部作为主办方的全国性小戏小品展演活动。
小戏,正如名称中的“小”字,一般指的是演员较少、演出时间较短、演出内容相对简单的剧目,和大剧场内主题宏大、演职人员规模庞大的“大戏”形成鲜明对比。
小戏何以博得聚光灯下的一席之地?一方面,从小戏诞生之初就相伴而生的大众属性,天然让小戏具有“观众缘”。小戏贴近生活讲故事,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新问题、新事件、新人物,并迅速反应,使其具备了旺盛且鲜活的生命力。
小戏的编创不依赖于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普通爱好者都可参与其中,选题的视角看似“鸡毛蒜皮”,内里表现的是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是民间立场、民间诉求、民间情味的载体,让观众能从中看到真实生活的影子并产生情感共鸣。
从近年在业界和观众中口碑俱佳的小戏作品来看,小戏的生命力根植于地方文化与民间生活。北京京剧院创排的现实警示意义的京剧小戏《捂紧你的钱袋子》,揭露电信诈骗中“杀猪盘”“黄昏恋”骗局,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邵阳花鼓戏《提灯正传》直面社会议题,反映“提灯定损”的话题事件,展现了人间温情。
另一方面,从当下的新背景来看,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振消费,成为多地发展的共同行动。小戏在激发文旅产业活力的过程中,无疑有着让各地更为“心动”的特性。
小戏的阵地也不只局限在舞台上,可以灵活嵌入室外广场、公园、景区游客中心、商场等地。相比动辄数十人演职人员规模和数百万元排练成本的大戏,演员少、空间小、舞美简化的小戏性价比更高,可以便捷地沉入基层群众和游客观演的“最后一公里”。
因地制宜与地方文旅融合,小戏的发展也有望拥抱更广阔的空间。从四川本地的探索来看,2023年,四川省第十九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在四川巴中举办,与“光雾山国际红叶节”配套举办,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融合空间,突出文旅融合之美。从全国范围来看,山东济南将小戏搬至旅游巴士、大明湖等场景和景区,让外地游客能够更为直观了解本地历史。而在湖南长沙举行的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剧场平均上座率达88%,现场观众近7000人,在线观众超800万人次,有效扩大影响、拉动消费。
舞台艺术各艺术门类和艺术品种需要均衡发展,百花园不仅需要让人仰望的参天大树,还要有随手可见的小灌木。灵活的小戏在当前承载了业界、观众和地方更多的创新期待。在小戏的试验田上,推动文化内涵与本地特色场景互融,我们也有望看到更多拥抱新场景的新型演艺产品,看到文化资源以“小而美”的打开方式书写新的鲜活故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