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构建三级网格党组织体系,探索建立“五微长效计划”,单元门前搭起的休闲花架,8个小微工作室活力运转……基层治理,机杼万端,桩桩件件系民心。从改造阶段的“谁来改、改什么、怎么改”,到后续成果巩固阶段的“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2024年以来,成都市成华区水碾河路北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微网实格工作机制为载体,启动“拾光聚力・无微不治”微网实格网格营建项目,逐步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微网格服务理念,通过“微网格”做实“大治理”,“小作为”凝聚“大合力”,推动社区管理模式向“精治”方向的全面升级,让基层治理迸发新活力,书写出老旧小区从焕新到“长新”的崭新答卷。
从点状到网状
织牢党建引领“微网格”
平坦整洁的路面,崭新规划的停车区域,功能合理的活动阵地……在水碾河路北社区居住了10年的周先生发出感慨:“如今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大家对社区建设也有了更多话语权、主动性,人心聚了起来。”
水碾河路北社区总人口数为1235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600人(80-89岁老人778人,90-99岁127人,100岁以上3人),社区老龄化率高达29%,远超成华区17%的平均水平。如何更好发挥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为民解忧、回应关切?水碾河路北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把组织扎根于群众之中,在原有党组织架构基础上,横向搭建微网格体系,纵向搭建“社区总网格党委—一般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三级党组织架构,细分微网格70个,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同时,规范网格党支部职能职责和运行机制,突出做好“微网实格”治理的引领凝聚和组织动员工作,健全社区“两委”包片一般网格,网格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坚持困难户必去、党员户必去、矛盾纠纷户必去、特殊人群户必去,了解群众实际需求、思想动态、生活和工作情况,解决网格内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将党员作用的发挥从“块”上、“点”上融入小网格。
从围观到融入
实现小区治理“微转变”
水碾河路北社区是成都老旧小区的典型代表,同厂同单位退休的老人居多,并成片居住,熟络程度高……如何契合居民需求,有效带动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是社区党委面临的一道难题。为此,水碾河路北社区党委探索建立“五微长效计划”,即微慈善、微创投、微服务、微自治、微文化,通过“五微”工程,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逐步构建起居民自治体系。
从他治到自治过程中,社区通过微倡导吸纳院落骨干参与治理、通过微管理激发微网格员工作热情、通过微服务凝聚居民力量,发动了12位活跃度高的微网格成员,组建了暖心小队,通过日常便民服务活动促进微网格员与居民的互动,把居民从小区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院落的“操心人”、楼栋的“勤快人”。
“24栋单元门搭起的花架就是网格与居民共融的靓丽作品。”水碾河路北社区党委书记李秀玲介绍,在“暖心小队”的自治带领下,社区内形成了微网格员带头、邻里共同参与的良好自治模式。起初,24栋单元门门口杂草丛生,时常出现雨水倒灌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居民找到了微网格,微网格员把居民召集起来,开坝坝会,一起来想办法、出主意。在微网格员的鼓励和引导下,居民们纷纷自主筹款,拿出家中闲置的沙发、椅子,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最终在单元门搭建起了花架,打造出了公共休闲空间,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治理新模式让小区内的环境再次得到提升。
从闲置到共享
搭建网格服务“微阵地”
“社区公共空间严重缺乏,有没有场地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居民们又提出了活动空间的需求。针对社区没有广场,没有宽敞的党群服务中心的现状,社区党委把眼光放到了散落在院落里闲置的门卫室,并充分融合居民需求,搭建完成8个“拾光小微工作室”,在满足便民服务的同时叠加社区饭堂及民情收集等功能,推动实现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
依托“拾光小微工作室”的场地资源,社区党委积极组织微网格员队伍每周开展健康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活动,及时掌握居民的需求动态,顺利搭建起微网格员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平台。
从“紧绷”到“乐融”
激活商居共融“微动能”
在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的积极推进下,曾经的水碾河路北社区,多方资源“自扫门前雪”,但如今“各自为阵”变成了“同频共振”。社区内的商家们积极参与基层共治,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公益服务。家电维修店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居民开展小家电维修服务,无论是损坏的电水壶,还是出现故障的电吹风,维修师傅们都尽心尽力地进行修复,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扰;李满满小吃铺、杭州小笼包早餐店和疯子老火锅等餐饮商家,积极开展便民送餐服务,对于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主动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确保这些居民能够及时吃上热饭;裁缝铺也不甘落后,开展便民缝补服务,居民们送来的破损衣物,在裁缝师傅的巧手下,重新变得完好如初。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微网格员的协调,社区内的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商家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水碾河路北社区通过‘拾光聚力・无微不治’微网实格网格营建项目,以百姓需求为基础,从‘细枝末节’发力,不仅‘破旧立新’改出暖暖的‘新家园’,更‘以新换心’托起稳稳的‘幸福感’,用满‘格’服务点亮老旧小区精耕善治‘新图景’。”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继续深化“党建+社治”的实践模式、以网格营建筑牢治理基础,做活城市更新治理“后半篇文章”,把微网格变成群众工作最前端的哨岗,实现“集居民之智、办居民之事、解居民之忧”,真正让老旧小区焕新之后能够“长新”,通过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更美好、更有品质的生活,让城市的“颜值”和气质持续提升。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 成华区委社工部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