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棉
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微信公众号发布“10月部分不文明行为通报”,有2人被批评教育,4人一年内禁止入园,1人五年内禁止入园,16人终身禁止入园。
然而这份通报一出,立即登上网络热搜。原来,在终身禁止入园的16人名单中,包括一名年仅8岁的游客,其“终身禁入”的原因是在熊猫基地往大熊猫活动场内扔玩具小熊猫。
通报截图
随着公民文明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各地景区、景点的管理力度的加大,“文明旅游”已成为社会共识。不过现实中,仍有个别游客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参观单位推出限定时间禁止入园,甚至“终身禁入”的惩戒手段,无疑有利于对各类不文明行为形成震慑,“倒逼”参观者守规矩、讲文明。这种方式,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不过,当一名年仅8岁的孩子被实施“终身禁入”这样的顶格处罚,还是引发了巨大争议。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熊猫基地明确规定,任何游客都不得有投喂、扔杂物、大声喧哗等影响熊猫生活习性的不文明行为,“如有违反,将终身禁入”。
而且,无论是在熊猫繁殖研究基地还是普通的动物园,随意投喂、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都会带来不小的危害。“猴山没有火,猴山没有锅,挂面塞进去,没有猴会做。关爱动物,拒绝祸祸……”今年年初,天津动物园就曾因一段天津话劝导游客不要投喂的视频,冲上了网络热搜。这段视频,正是由热心市民在游园过程中经常看到游客胡乱投喂,有感而发所创作的。而且,因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带来的悲剧,在天津动物园也确实发生过——曾经的动物明星北极熊“大白”去世后,经解剖发现,其体内就有不能消化排出的婴儿用奶嘴。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为了参观秩序还是动物的健康,严格遵守参观规定、严格执行处罚标准,都没有问题。
但同时也要看到,作为法律上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更对这些字面规则和“终身禁入”的严重性懵懵懂懂。如果孩子的家长在参观熊猫基地前,能做到提醒在先、教育在先,提前嘱咐好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千万不能干什么,也许孩子向熊猫扔玩具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可见,孩子的不文明行为,暴露的是家长监管责任的缺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长规则意识的淡漠。正因如此,不少网友认为,此事应当处罚的是孩子监护人,而不是将孩子纳入“黑名单”。
对于这一处罚决定,是否还有通融余地,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事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无疑是一次有力的警示。
人们常说,每个“熊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熊家长”,“熊孩子”闯出的祸、闹出的事,表面上是孩子干的,本质上还是家长的教育责任。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动辄以“孩子还小”“孩子不懂事”“他还是个孩子”等为借口,为孩子犯下的错误辩解,并试图以此躲过处罚。的确,孩子尚未成年、智力发育并未健全,犯下一些错误也难免,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之,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孩子惹下的祸事,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可以因此推卸责任。作为父母,必须要在孩子小时候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不负责任、逃避责任的父母,只能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受到社会的惩罚和”毒打“。
希望这件事能够再次警醒广大家长,要积极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文明意识,避免类似的遗憾情况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