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22个县(市、区)中,有102个县因为同一个产业而受益。
11月13日,在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召开的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透露,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林下经济面积超3600万亩,2023年产值605亿元,覆盖全省102个县。
作为林业大省,湖南如何从林下经济“掘金”?
(11月13日,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召开。奉永成 摄)
靠山吃山,拿下全国第一
11月13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万亩林下经济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地里,摆满了今年采挖的茯苓。
靖州是全省林业十强县,林下经济产业发达,2023年该县仅茯苓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3亿元。
靠山吃山,湖南森林覆盖率达59.98%,发展林下经济有优势,湖南人也牢牢抓住了这一优势。目前,全省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超200万亩。
在产业聚集、龙头企业、产业模式等方面,湖南的成绩单十分亮眼——
省林业局利用林业产业园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扶持56个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形成了“湘九味”中药材等4个林下经济国家农业产业集群;
创建省级以上林下经济龙头企业188个,培育新型林下经济经营主体7528个;
全省已形成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特产品、特种养殖、资源昆虫、林下农经作物、特色类茶、特用花卉等10类产业模式。
经营模式也有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林农”“龙头企业+基地+林农”经营模式,有效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紧密衔接。
(一棵普通的树上全是“宝”。谢俊涛摄)
富民产业,从业人数超300万
林下经济产业来势好,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十四五”以来,全省共投入省级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4400万元,扶持项目120个,全省有102个县市区发展林下经济,从业人数突破310万人,年均增收2800元以上。
在怀化会同县,白土冲箭叶淫羊藿林下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30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以上。
在常德石门县,129家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无患子、白三七、中蜂、马头羊等本土特色林下经济产业,亩均产值达1万元,林农人均增收上千元。
益阳安化县、娄底新化县设立黄精产业专项资金,推动国有林场与龙头企业合作做强黄精产业,获得了“中国黄精之乡”称号。
林下经济特色品牌越来越响。“新化黄精”“石门林蜂”“芷江白蜡”“慈利杜仲”等10个林下经济特色品牌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
销售渠道越来越宽。省林业部门与抖音平台联合开展“山货上头条——风味湖南”活动,打响了“湘字号”林下经济特产品品牌。
(2023年,靖州茯苓产业链综合产值就达63亿元。谢俊涛摄)
延伸发展,林下经济“百花齐放”
“人参鸡蛋”“抗衰老精油”……翻看全省林下经济产品名录,各种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湖南人发展林下经济,敢吃“螃蟹”,探索出了“林下经济+美妆产品”“林下中药材+康养旅游”等新路径、新模式。
林下经济“百花齐放”。汨罗“栀子花+花海旅游”、益阳“积雪草+精油化妆品”、安化“黄精+美食宴”等模式已初具规模,实现了林下经济亩均产值在万元以上。
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诞生出种植养殖、加工、康养等多种林下经济新业态。
娄底新化县在黄柏、厚朴等生长周期较长的树木下套种黄精,扩大了收益;张家界桑植县围绕 “一苗三基地,一园三平台”粽叶产业思路,打造集加工、研发、品牌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成效显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推动饲料林培育、仓储、加工、营销等上下游产业链有机衔接,培育出钩藤虫茶、青钱柳虫茶等6个虫茶产品,全县虫茶年产量近1万公斤,产值达800万元。
来源丨侃财邦微信公众号(作者:奉永成)编辑丨张永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