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实施林草事业、林草产业“两业并举”,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打造推进森林“四库”建设,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凉山是四川三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州林地面积6072万亩、占全省15.93%,草原面积1193.96万亩、占全省8.23%,森林草原面积占全州辖区面积的80.19%,居全省第3位。全州建成林业产业基地1482万亩,年产“林粮”150万吨,林草综合产值达260亿元,林农人均林业收入超过2600元,“森林四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资源修复保护,促进森林“水库”扩容增容

凉山州聚焦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等流域重点生态屏障区域,持续谋划和深入推进林草“双重项目”实施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和提升重点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全州已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24.1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种草改良18.27万亩,有效管护湿地面积15.52万亩,持续巩固163.51万亩前一轮退耕还林及89.4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全州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持续加强林草资源管理,扎实开展涉林草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整改,区域内林草生态资源管护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持续增强。

强化绿色产业转型,促进森林“钱库”多元增收

凉山州依托储备林建设,强化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以及大径级木材的培育力度,引进木材深加工企业3家,打造木材加工全产业链,年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林禽、林畜等传统养殖产业,积极培育西洋参、重楼、天麻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林下种养业年产值达6.5亿元,累计解决群众就业13万人次。

积极推动“森林+”旅游新业态,着力发展森林康养人家、林家乐、农林产品销售体验店等,实现直接经济效益4.94亿元、拉动服务业创收达数十亿元。

常态化抓好公益林管护,精准选聘脱贫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帮助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创造1.5万个公益岗位,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森林多重效益。

强化林下经济推动,促进森林“粮库”稳步增收

凉山州充分挖掘森林作为“粮库”的潜力和优势,持续推进核桃、华山松、油茶、竹笋以及优质的中药材、食用菌、木本油料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制定出台“森林粮库”行动方案,明确当前和今后凉山“森林粮库”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聚焦“十大重点工程”和“七大行动”落实主体责任,精心谋划布局,高标准推进凉山“天府森林粮库”建设。计划到2026年,实现全州林粮经营面积1000万亩,年产林粮150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280亿元。

积极培育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多元产业形态,以林业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为依托,全面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等森林食物,累计建成板栗、核桃等林粮基地1950个、面积800余万亩,油橄榄、油茶木本油料种植面积6万亩。积极争优创先,宁南核桃、盐源核桃、会东华山松及松露已获得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基地建设。

强化全域护绿补绿,促进森林“碳库”提质增效

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灾害防控,减少森林碳损失和碳排放。以国家储备林、双重项目、退化林修复等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通过人工造林、中幼林抚育等工作,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巩固提升森林“固碳”能力。今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45万亩、封山育林6.69万亩、退化林修复14.76万亩、森林抚育0.2万亩,实施储备林3.07万亩。 

精准防控森林火灾,健全“一指四线”工作机制,完善“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山一策”精准防控措施,坚决守住两条底线。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普查、疫情防控和检疫监管等措施,以松材线虫病、红火蚁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重点,全力开展疫情除治,全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凉山州林草局 

作者:曲比阿依

编辑:王   佳

二审:罗   晗

三审:邓远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