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佳敏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11月9日,第二届西南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论坛在成都召开,该论坛由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主办。会上,专家带来系列学术报告和专题报告。
近几年,呼吸道病毒严重影响大众的身体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在分享中介绍团队研发的六项呼吸道病毒冻干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覆盖度高,单管可一次检测新冠病毒、甲流病毒、乙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6种最常见呼吸道病毒,耗时1小时45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常温可存放2个月。他表示:“目前该试剂盒在三类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将获批进入应用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主办方供图
在川筛查173万新生儿 5000余人有“一针致聋”风险
遗传性耳聋芯片一次完成检测
程京院士还分享了一种遗传性耳聋芯片的进展。据介绍,经过15年不断完善,遗传性耳聋芯片升级成为可检测4个基因中的23个突变位点的微流控的基因芯片,一次可完成对先天性耳聋、药物致聋和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检测,分析的时间、操作繁琐的程度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这一芯片对临床上常见的药物敏感性耳聋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程京解释,“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药物性失聪。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是线粒体基因母系遗传带来的,因此基因携带人群占比很高,往往家里有1人检测出来,那大概有10人也面临这样的情况。”程京用结核病治疗举例表示:“结核病药物有限,很多都是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旦这些人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此类药物,很可能没有治好结核病,同时还引发了更大的悲剧——终身失聪。基因芯片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悲剧,通过给检测出来的人一张终身携带的用药指南。”
检测出有耳聋风险的人后,需要一张终身携带的用药指南。魏冯 摄
“四川对遗传性耳聋的新生儿筛查数量仅次于北京,2012年4月到2024年11月这12年,四川筛查的173万新生儿有5000余名有药物‘一针致聋’的风险,还有3549名新生儿是先天性耳聋,在三岁以内植入电子耳蜗可以让他们在发育的关键时期跟正常的小朋友一样,长大后也正常学习就业。”
儿童食物过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
婴幼儿如对牛奶过敏可选择氨基酸配方奶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过敏免疫诊治中心学术带头人陈同辛讲述《从免疫机制谈食物过敏的管理策略》。陈同辛表示:“儿童食物过敏近几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发育的不成熟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其中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是导致婴幼儿过敏的主要原因,而这一时期最容易过敏的食物就是牛奶和鸡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过敏免疫诊治中心学术带头人陈同辛。主办方供图
他认为,食物过敏的发病原因和机制都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食物过敏的管理方案可以从免疫角度入手。具体管理的目标包含持续缓解症状与恢复正常饮食两种。
持续缓解症状是基础目标,需要彻底回避过敏原,尤其要避免症状反复。“免疫细胞有记忆,食物过敏存在6个月的高致敏期,这意味着即使过敏症状暂时消退,仍需严格回避过敏原至少6个月,避免症状反复。”他解释,“研究显示,食物过敏患儿再次接触过敏原,症状会再次出现,且往往比第一次过敏反应更严重,彻底回避过敏原,避免产生症状,有利于屏障修复和免疫系统成熟。比如婴幼儿对牛奶过敏,可以选择氨基酸配方的奶粉彻底回避过敏原。”
食物过敏的最终管理目标是形成口服耐受。“建立免疫耐受与食物抗原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多少有关,所以诱导免疫耐受,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剂量,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少。同时诱导免疫耐受有一定的窗口期。”以牛奶蛋白过敏为例,陈同辛提出,在严格回避牛奶蛋白时,通过辅食添加来诱导免疫耐受的办法。“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高峰大概是出生后3到6个月,最佳诱导耐受时间是出生后4到6个月,在这期间逐步添加多样性辅食如饼干、松饼、烙饼、奶酪、酸奶巴氏灭菌奶等,在含有牛奶蛋白的烘焙类食物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牛奶蛋白的摄入量来诱导免疫耐受,促进免疫系统成熟。”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