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近期,四川省歌舞剧院出品的舞蹈诗剧《蜀道》正在进行首演前的排演,其中对李冰治水的典故进行了舞台化的呈现。四川省李冰研究会秘书长、西华大学副教授李钊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李冰治水的典故为起点,解读《蜀道》背后蕴含的“天府之国”魅力。

李钊。西华大学文新学院供图

两千多年前,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进入蜀地,开启治水之路。李钊介绍,李冰之前,蜀地对岷江的治理经验,为修建都江堰提供了经验和治理思路上的支持。集防洪、灌溉、交通于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体现的治水思路和蜀地之前的治水经验一脉相承。

“都江堰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的河道进行清挖,然后加固两岸的河堤,利用天然形成的江心洲分流,这些做法都体现了都江堰是一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工程。”李钊介绍,李冰并未刻意改造自然,而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实现了人、地、水和谐统一。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三位一体、首尾呼应,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四川省歌舞剧院供图

都江堰的建设,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创建与完善,不仅为历史上四川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能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生动的借鉴和现代启示。”李钊表示,都江堰让成都平原能够利用人力工程调控江水,防洪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后,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成为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放到今天我们来看,都江堰已经修建了2000多年,和它同时期的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都江堰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还依然生机勃勃,浇灌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李钊感慨道。

斗转星移,李冰和当年修建都江堰的工匠早已故去,但其凝聚的智慧与执着奉献的精神仍然鲜活,滋养巴蜀儿女。舞蹈诗剧《蜀道》也对李冰带领蜀地人民治水修堰的历史进行了艺术化的舞台还原,以舞者的身姿与脚下这片天府大地开展互动,与其承载的文化对话,将山河改道的勇气、因地制宜的智慧以充满力量感的群舞呈现出来,将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