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强
插图/杨永
近年来,乡村邂逅网络,一大批“网红村”“网红镇”应运而生,带动当地旅游热持续升温。然而,这股热潮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为发展乡村旅游,个别地方将打造“网红打卡地”纳入考核,要求每个单位要产生一两个“网红打卡地”,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这种为了“红”而强制“红”的做法,不仅偏离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初衷,更有可能使“网红打卡地”沦为“新形象工程”。
应当承认,网络为乡村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具有地方特色、自然景观、文化底蕴的乡村,有可能在一夜间“爆红”。但这种成功并不是必然的,还受到平台算法、热点事件以及文化偏好等因素影响。事实上,不是所有村都有条件成为“网红村”,也没有必要让所有村都向“网红村”方向发展,如果强行纳入考核,不仅逼不出来、造不出来,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干部可能为了迎合考核要求,不顾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盲目追求表面风光和漂亮数字;一些“网红打卡地”仅是对其他成功案例的生硬复制,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无法真正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和消费;更有一些大规模修建且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再配上一个似是而非的故事,结果成为沉重的负担,留下大量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从群众利益出发,按规律办事。首先要加强引导,让广大干部认识到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真的“红”。“网红打卡地”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而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手段。乡村旅游发展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到群众收入有没有增加、环境有没有改善、生活品质有没有提升。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创新村庄经营模式,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发展各个环节,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让村民在发展中享受“红利”,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同时,要有效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治“堆盆景”、搞“形象工程”等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突出差异化、个性化。“网红打卡地”不是栽一棵树、刷一面墙、架一座桥、竖一块牌子就能实现的,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优势,精心挖掘旅游景点、讲好民俗文化故事,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事实证明,只有具有独特魅力和真正价值的地方,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长久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面子”与“里子”并存。网红经济始于颜值,但最终拼的还是内涵。几周前还是人山人海,几周后门可罗雀,这种犹如昙花一现的“网红打卡地”比比皆是。从线上“种草”,到线下“拔草”,再到流量变现,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在“吃住行游购娱”上下真功夫,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优质服务,开发特色民宿,擦亮美食品牌,更好满足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才能让网红经济与乡村振兴彼此成就。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