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正在播种的菜田。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摄影 赵明
深秋时节的长江社区村(简称长江村),田野里满目翠绿。九月底种下的油菜长势正好,鲜亮的叶片在细雨中结满露珠。这里是宜宾市南溪区,万里长江在这里形成第一道大湾,汩汩江水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
11月6日下午,“万千气象看四川”报道组走进长江村,遇到了正在田间忙碌的种植大户郭仲辉。他的口袋里装满用于补种的油菜苗,在田垄上边走边张望,见缝插针“补绿”。
就在5年前,郭仲辉还是长江上的渔民,响应禁捕号召上岸后,他也曾犹豫要不要回家继续种地,毕竟他家的田块曾撂荒十余年,“提到种地,家里人第一反应就是没有捕鱼赚钱,不如外出打工。”
长江村党委副书记刘礼芬回忆,2020年前后,村里有一批常年捕鱼为生的村民回乡,当时他们当中有一部分选择外出打工,但更多人因为年龄、家庭等原因,还是留在了村里。为他们解决收入问题,只能在土地里下功夫。
长江社区村的蔬菜种植大棚。
事实上,此前南溪区已经在长江村探索改变传统稻谷种植模式,一年四季轮流种植蔬菜稻谷——早春种辣椒、黄瓜,5月底种下水稻,9月水稻收割后又种下花菜和油菜,这种菜—稻—菜水旱轮作的模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全省推广开来。看到其他村民打机井、盖大棚,郭仲辉也在2020年投入2万余元平整土地、建起塑料大棚。
“水旱轮作一方面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每亩土地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借助水稻生产带来的水肥效应,帮助土地轮休、减少蔬菜种植病害。”刘礼芬说,长江水“喂饱”了第一湾的土壤,给稻谷和蔬菜种植带来强大的生命力。
真正增强郭仲辉等一批退捕上岸村民种地意愿的,是第一年的账本。全年每亩收获蔬菜6000斤、水稻1500斤,村集体对接的批发商将蔬菜销往川南乃至重庆、云南等地,他家的4亩地第一年给他带来63000元收入,高出传统种植模式一大截。据统计,像郭仲辉这样规模的种植户,在长江村有五六十户,占到村里的三成左右,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含复种)。
“由于蔬菜产品附加值高,土地流转费用每亩可以达到1600元,是宜宾其他地区的近两倍,一天的务工收入也有80元。年龄较大、没有精力种植的村民也可以靠土地流转和平时务工赚取收入。”刘礼芬告诉记者,这两年,长江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村民们农忙时种菜、农闲时在周边工厂务工,每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3万多元。今年随着南溪区欢乐田园景区的开业,周边游客多起来,村里开起10余家农家乐、民宿、餐馆,家门口的收入增加了,扎根农业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正在建设中的南溪区万亩稻菜轮作基地。
以长江村为核心,南溪区正在建设万亩稻菜轮作基地,其中核心区5000亩高标准农田已经建设完成。眼下,周边配套的长江第一湾欢乐新村乡村聚居点和周边风貌提升工程正在加快进行。
“稻菜轮作的模式已经探索了30余年,接下来的重点是瞄准种质资源优化,在有限的空间里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水平,聚焦茄子、辣椒等优势作物,集中做大规模,打造宜宾乃至川南重要的蔬菜、水稻生产基地。”长江村所在的仙源街道办事处主任邓成祥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木🐟 2024-11-07
稻菜轮种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开辟了致富新路,棒棒哒
川观网友fc510e 2024-11-07
家门口的收入增加了,扎根农业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川观网友1088255 2024-11-07
万里长江在这里形成第一道大湾,汩汩江水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