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孝德镇年俗村
乡村治理如何有效?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余娜
村民舞狮。供图/绵竹组
国庆前夕,绵竹市年俗村村民朱春萍装修房子,担心大门颜色影响统一风貌,于是主动找到村党委副书记雷振兰咨询:“雷书记,我们这个新门颜色跟大家的有点差异,可以吗?”另一边,村民黄孟喜发现自家的大树挡住了红绿灯,主动找到村“两委”干部,申请砍掉大树。
“一件件小事,可以看出村民把参与乡村治理转变为了自觉行动。”雷振兰深有感触。村民“主人翁”意识觉醒的背后,是年俗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原来乡村治理基础上,探索创新“1+12+2+3”乡村治理架构,积极推进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
学什么、怎么用——
“浙”里取经,创新治理载体
今年7月,在德阳市委组织部组织下,雷振兰作为德阳市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的一员,赴浙江大学进行为期4天的学习培训。
“课堂上,教授们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农村环境整治与环境保护——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浙江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路的启示》等6个专题讲座,我收获颇丰。”雷振兰说,“作为村干部,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新村建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让乡村更和美?
雷振兰所在的年俗村,紧邻川青铁路绵竹南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重点之一,我们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从浙江大学学习归来的雷振兰与村“两委”干部结合村情,不断琢磨。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年俗村村“两委”干部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其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不断完善“1+12+2+3”乡村治理架构,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12+2+3’治理架构,即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年俗村安置点划为12个居民组团,每个组团设一名党员旗手和一名网格长,聚焦‘微服务、微管理’两个重点,每周组织1次组团院坝会,收集群众意见、排查矛盾纠纷,每月召开1次村民议事会,共同议定组团反馈民生事项,每季度开展1次政协‘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活动,围绕村庄规划、发展难题等寻求共识。”雷振兰介绍。
完善的治理架构,让管理更加精细化、为民服务更加精准化,推动年俗村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跨上新台阶。
服务半径小、力量不足——
聚人心壮队伍,增强民生“质感”
在年俗村,村民年龄普遍偏大、居住分散,加上村干部人手有限,仅仅依靠村干部很难将服务半径覆盖到每家每户。
“乡村是村民的生活家园,村民是乡村发展与建设的主体。”雷振兰介绍,年俗村找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广泛动员村民参与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让村民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于是,村“两委”召开村民议事会,紧扣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福祉,谈需求、说短板,并动员大家积极报名当党员骑手和网格长。热心乡村工作的村民张应全一直想为村里做点事,于是主动申请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成为12个组团的网格长之一。
张应全不只服务他负责的组团,其他组团村民有事找到他,他也会管。他常说 :“我们村这么和谐美丽,要好好爱惜和维护。”
在村党组织带领下,12名党员骑手和12名网格长,在与村民打交道中始终把满足村民需求作为努力的方向。
上个月,张应全到河边散步,发现村里的柴火鸡餐饮店外围铺着黑色的遮阳网,于是找到老板劝说:“董老板,夏天都过了,我们能不能把遮阳网撤了,这个很影响我们村的风貌。”董老板当即答应。
“没想到这两天我去看,发现他不仅撤下了遮阳网,还搭建了与村容村貌统一的凉棚。”张应全笑着说,得益于村“两委”的广泛宣传和动员,大家都认识到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不仅如此,年俗村还健全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激励机制,积极践行“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模式,完善“六类清单”,绘清流程图,确保履职有依据、办事有指南;依托“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开展“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行动,引导乡村治理线上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文明新风怎么“树”——
文化赋能 厚植乡村和美底色
秋日的暖阳洒在年俗村的文化广场上,小孩子肆意奔跑,老年人唱歌、跳舞、下棋,不亦乐乎。“过年村里要举办年俗活动,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正在练舞的张大姐笑着说。
看着广场热闹的人群,雷振兰说,“千万工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是,不仅要扮靓和美乡村的“面子”,更要做实乡村振兴的“里子”,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如何做实“里子”?年俗村有答案:从挖掘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两方面着手,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近年来,年俗村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文化下乡”活动,以及“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诚信创建”等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弘扬社会新风,努力形成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同时,年俗村鼓励村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整合民间艺术资源,组建了两支常年活跃在该村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让村民演给村民看”,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特色文艺队伍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中国(绵竹)年画村晚直播活动,年俗村还被选为现场点位之一。
如今,文化基因与乡风文明深度融合,尊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美德在年俗村蔚然成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